张掖“链”上发力促中医药产业提质增效
每日甘肃网11月11日讯 据张掖日报报道(记者王晶晶)日前,张掖市中医药产业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2.58万亩,规模化种植占比超90%,加工转化率提升至55%,一批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带动产业链向纵深拓展。这背后,是张掖紧扣“链”式发展路径,推动中医药产业固本强基、提质增效的持续探索。
政策精准护航,夯实产业根基。以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为牵引,先后出台《张掖市2025年中医药产业链发展工作要点》等指导文件,创新建立“一条产业链、两位市级负责同志、一个责任部门、一个实施方案”推进机制,明确责任主体与发展路径。同时,科技赋能持续加码,累计实施省级中医药科技项目3项、市级项目86项,登记科技成果5项,为产业创新注入强劲动力。
优化种植结构,激活链式增长。围绕黄芪、板蓝根等主导品种,搭配当归、甜叶菊等特色药材,科学调整种植布局,推动道地药材规模化发展。目前,全市培育中药材种植户3900余户、专业合作社162个,建成以河西制药、诚泰药业为龙头的加工企业33家,初加工年产能4.33万吨,精深加工提升至2.6万吨,产业链条韧性与附加值同步增强。
服务融合创新,擦亮特色品牌。持续推进中药材GAP示范建设,申报示范基地2万亩,推动品质标准化。创新“中医药+康养旅游”模式,依托沙漠公园、焉支山等资源,开发沙疗、养生基地等业态,延伸产业价值。在基层服务方面,实现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全覆盖,建成中医阁198个、全国名医工作室2个,形成“以乡带村、以馆带阁”的中医药服务网络,让群众就近享受优质中医药服务。




甘公网安备 62010502000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