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静宁县百万亩苹果园迎来丰收时节。几位身着白大褂、手捧笔记本的专家格外醒目——他们是来自甘肃农业大学静宁现代苹果栽培技术专家院的老师,趁着采收旺季,手把手给果农传技术、解难题。
甘肃农业大学马宗桓副教授蹲在果树下,手里举着测糖仪,给同学们现场授课:“你看这苹果底色发白、果点小,可溶性固形物肯定够了,现在采摘口感肯定不错!”静宁县果树果品研究所副所长李强欣喜地说,有了高校技术团队指导,啥时候摘果、咋摘果,心里亮堂了。
走进德美地缘现代农业集团有限公司的绿肥苹果园,“科技神器”大显身手:气象站实时监测风速和雨量,防霜机一到降温天就自动启动,太阳能杀虫灯晚上亮起来“抓虫子”。“以前天旱了靠等雨,虫多了靠打药,现在专家指导建立高科技果园,打开手机就能看土壤湿度、病虫害情况,浇水施肥都很精准。”该公司副总经理吕满会说。
甘肃农业大学专家院的10人团队,个个都是苹果种植的“老把式”,他们筛选出了适宜黄土高原的苹果新优品种,对砧木进行配套筛选,把“老果园更新”“水肥调控”“旱作节水栽培技术”等实用技术手把手教给果农。“这片老果园改造前亩产3000斤,今年能产3500斤,化肥还少用了近三成。”省现代寒旱特色农业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甘肃农业大学陈佰鸿教授介绍,通过修剪、调肥、改土壤,让老果树“返老还童”。
目前,团队大力推行“一年定杆、二年重剪、三年全拉严管、四年挂果、五年丰产”的幼园早果丰产栽培技术和“树形改良、测土配方、均衡施肥、保肥节水、综合防治、单果管理、防灾减灾”的挂果园提质增效技术,建成了150亩绿色果品基地,果品商品率和优果率分别达到95%和75%。
在中果汇峰苹果良种苗木组培繁育中心,透明培养瓶里的嫩绿幼苗蓬勃生长,这些“脱毒种苗”是静宁苹果的“未来希望”。“静宁冬天冷、气候干,普通种苗不好活。我们针对当地条件培育的脱毒苗,抗病性强、结果多。”陈佰鸿说,依托专家院建成的国家苹果种苗繁育基地,一年生产150万株优质种苗。
科技赋能,果业发展有后劲。专家院团队集中解决黄土高原旱作区苹果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问题,通过新产品新技术研发、技术集成和示范推广,提升了该区域苹果产业的技术水平。截至目前,专家院为当地举办400多场技术培训,2.33万果农跟着学过“科技种果”,研发的“旱作区苹果高品质栽培技术”被农业农村部列为全国主推技术,累计推广271.3万亩,新增效益近39亿元。
“以前论文写在纸上,现在要写在田间地头、写在果园里。”长期扎根在静宁的甘肃农业大学博士生兰官却才郎边记录苹果糖度数据边说。其他团队成员奔波各个果园,从选果分级到冷库储存,从病虫害防治到品质调控,陪着果农把丰收稳稳攥在手里。“我们还要扩大示范园规模,收集100份以上种质资源,要让静宁苹果成为果农增收的‘金果果’。”陈佰鸿满是期待地说。(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冯宝强)




甘公网安备 62010502000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