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丝路话语】医保“阴阳价” 蚕食群众救命钱的隐形黑手

来源/ 每日甘肃网-丝路话语 作者/ 关育兵 时间/2025-11-04 20:23:49

□ 关育兵

近日,福州一市民在定点药店购买三九感冒灵时发现,刷医保卡需支付22元,而现金购买仅需12.8元。这种因支付方式不同而产生的“阴阳价格”现象并非孤例,在河南安阳、重庆等地同样存在同类问题。有参保人刷医保卡购买某厂牌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的医保结算价格为2980元/支,而自费患者花费的金额为1350元至1790元/支,相差近一倍。(11月3日新华社)

医保定点机构竟成为价格欺诈的温床,这不仅是市场失序,更是对医保基金这一“救命钱”的公然蚕食。

从法律层面看,“阴阳价格”明显违背了《价格法》所规定的公平、合法和诚实信用原则。同一药品在相同交易条件下,仅因消费者使用医保支付就抬高售价,构成典型的价格歧视。更严重的是,这种行为直接违反了《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中“不得对参保人员实行不公平、歧视性价格”的明确规定。医保制度的本意是通过共济分担减轻患者负担,而“阴阳价”却让参保者权益不增反减,形成“参保反被宰”的荒诞局面。

深入剖析其成因,利益驱动是根本。对药店而言,较高的“医保价”既能直接获取更多医保资金,又规避了医保结算的周期与监管;较低的“现金价”则能吸引客流、促进现金流。这种“双轨定价”让不法经营者得以左右逢源:既享受医保定点资质带来的客源优势,又通过价格欺诈实现利润最大化。而监管漏洞则为其提供了生存土壤——基层监管力量有限,对现金交易难以全程监控,大数据监管在“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场景下往往失灵。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阴阳价”的隐蔽性使其危害更甚。部分参保人在刷医保卡时容易放松警惕,认为“反正能报销”,不仔细核对价格。药店正是利用这种心理,将医保制度赋予患者的福利悄悄转化为自身利润。长此以往,不仅损害参保者权益,更将侵蚀医保基金安全,动摇全民医保制度的根基。

根治这一顽疾,需要多管齐下。首要任务是建立跨部门协同监管机制,市场监管、医保、药监等部门应形成合力,通过数据共享、联合执法提升监管效能。同时要完善价格监测体系,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定点机构实施全品种、全流程价格监控,让“阴阳价”无所遁形。各地已上线的药品比价系统值得推广,应进一步优化功能,方便群众实时查询、监督。

从长远看,还需深化医保支付改革。通过缩短医保结算周期、优化支付流程,降低药店的资金周转压力,消除其规避医保结算的动机。同时要加大惩戒力度,对实施“阴阳价”的机构不仅要处以重罚,更要建立“黑名单”制度,情节严重的坚决取消其定点资格。

医保基金是群众的“救命钱”,不容任何形式的蚕食鲸吞。破除“阴阳价格”乱象,既需要监管利剑高悬,也需要每一位参保人提高警惕,主动行使监督权。只有当制度约束、技术监管和公众监督形成合力,才能彻底铲除“阴阳价”的生存土壤,让医保基金真正惠及于民。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