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丝路话语】在水库边放生大量猫,野蛮放生何时休?

来源/ 每日甘肃网-丝路话语 作者/ 陈广江 时间/2025-11-04 20:23:39

□ 陈广江

又见野蛮放生!

据红星新闻报道,11月1日,有网友发视频称,一群人戴着口罩在广东清远市清城区迎咀水库区域放生大量猫,不少猫被惊吓后攀爬到树上,有的因受惊后跳入水库而溺水。另一个视频显示,几名在现场划桨板的路人将溺水的猫咪救上岸。公开资料显示,迎咀水库是当地“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不少网友认为,放生猫不仅破坏生态环境,更是一种不考虑动物的做法。

这已不是迎咀水库第一次遭遇这样的“放生劫”了。两年前的同一个地方,就曾出现大量病死猫。志愿者当时发现,近60只猫已经死亡,存活的100多只猫瘦得只剩皮包骨。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猫携带猫瘟病毒,而它们所在的位置,正是市民饮用水源的一级保护区。

放生本是中华文化中爱护生命的体现,但如今的某些放生行为已经完全变了味。放生者花费三万多元,购买这1000多只猫,看似慷慨慈悲。但他们可曾想过,这些长期被饲养的猫咪,突然被丢到野外,根本找不到食物,也不会躲避天敌。等待它们的,不是自由,而是缓慢而痛苦的死亡。

这种放生,说到底是一种自私的“功德买卖”。放生者用金钱换取心理安慰,用动物的苦难成就个人的“善举”。他们甚至在放生过程中拍摄视频,记录这场盛大的“慈善表演”。殊不知,这种违背科学、不顾动物死活的放生,早已背离了慈悲的本意。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样的放生不仅残害动物,更危及公共安全。迎咀水库是饮用水源地,病死猫的尸体和携带的病毒,很可能污染市民的饮用水。一个人的“行善”,却要整个社会来承担风险,这样的慈悲实在太虚伪。

事发后,警方介入调查,多部门联合处理,体现了执法部门对生态破坏行为的零容忍。市民自发救援落水猫咪,或者打电话举报、报警,都展现了真正的人文关怀。这些行动与那些形式主义的放生形成鲜明对比。

今年6月,国家林草局、农业农村部、国家宗教事务局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引导动物放生活动的通知》,要求依法坚决打击非法放生行为,进一步规范引导动物放生活动,切实维护生态安全。在完善管理规定方面,《通知》要求,各地要根据摸底调查掌握情况,因地制宜研究制定符合实情的放生管理制度。

在这方面,紧邻清远的广州市走在了前列。作为我国首部专门规范野生动物放生行为的地方性法规,《广州市野生动物放生管理规定》已实施了两年,效果显著。按照该规定,随意放生将面临最高十万元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还要追究刑事责任。广州的立法实践为各地治理野蛮放生提供了宝贵经验。

要彻底遏制野蛮放生现象,除尽快完善立法外,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一方面要严格执法,对违规放生者依法惩处。另一方面要加强科普,让公众明白随意放生等于变相杀生。同时,还要为社会善心提供正确的释放渠道,引导大家用真正科学、有效的方式保护动物。

尊重生命不是满足个人情感需求,而是要真正站在动物的角度,考虑它们的生存需求。爱护环境也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要落实到每个具体行动中。期待在法治力量和社会共识的双重推动下,野蛮放生现象早日得到遏制。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