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中国短剧出海2025:我们不再“借船”,开始“造船”

来源/ 作者/ 时间/2025-10-31 20:20:53

2025年,短剧出海行业迎来关键转折点。最新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全球短剧应用内购收入逼近7亿美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近3倍,下载量超3.7亿次,同比涨幅高达6.2倍。市场研究机构预测,2025年海外短剧规模将达32亿美元,同比增幅超200%。这股强劲增长背后,是中国短剧从“流量收割”向“情感共鸣+文化适配”的战略升级。

短剧出海“质变”:从符号输出到情感连接

IMG_257

经过数年探索,2025年中国短剧出海终于迎来量变到质变的跨越,行业重心从单纯获取流量转向追求深层情感共鸣与文化适配。

早期“女频情感+黑帮/萌宝”的单一题材已升级,“狼人+家庭”“战神+职场”等复合题材成为主流,女性觉醒、中老年婚恋等细分主题也逐渐走红,显示市场正走向多元发展。正如业内专家所言,短剧出海应从“代偿性共鸣”转向“连接性共鸣”,不再是生硬的文化输出,而是真正实现情感互通。

双轮驱动:AI与本土化改写全球规则

IMG_259

技术与本土化构成了短剧出海的核心动力,两者协同让中国内容更好地适配全球市场。

AI技术正重塑短剧的生产效率。例如,已有平台推出AI脚本生成功能,能在30分钟内将1万字小说拆解为80集脚本;而趣丸千音等工具可在12小时内完成全剧翻译,成本较人工降低超15倍,真正实现了短剧的‘全球日更’。预计到2026年,AI将推动内容成本再降50%。

IMG_260

本土化则破解了文化差异难题。ReelShort的成功绝非简单翻译照搬,而是启用当地团队、适配区域偏好的系统化运营。在欧美推《Fated to My Forbidden Alpha》等狼人题材,在拉美侧重黑帮剧情,在东南亚保留“霸道总裁”元素。这种“西壳东核”策略,用海外熟悉的题材包裹东方的宿命观、家庭责任等内核,实现文化自然渗透。

模式升级:从“借船”到“造船”的生态跃迁

IMG_262

中国短剧出海已从早期依赖海外渠道的“借船出海”,升级为自主可控的“造船出海”,构建起独立平台生态。

IMG_263

独立APP取代小程序成为主流,不仅让用户留存率提升50%,更能灵活切换Meta、TikTok、Google等流量渠道,摆脱单一平台依赖。市场呈现头部集中态势,ReelShort与DramaBox包揽内购收入前两名,单月收入均超2000万美元,中国厂商已占据全球短剧应用收入前十中的八席,标志着从“产品出海”到“模式出海”的升级。

价值延伸:文化与商业的双循环密码

IMG_265

短剧出海的成功,早已超越单纯的商业数据,形成了“文化传播+商业变现”的双循环格局。

文化层面,短剧成为柔性传播载体:有的作品将中国传统家庭伦理与东南亚婚恋观念结合,通过“逆袭”“救赎”等主题实现文化转译;有的则借日常叙事传递东方价值观,让全球观众自然接纳东方情感逻辑。

商业层面,“内容+电商”打开新空间。8月TikTok开放美国短剧挂载小黄车功能,MCN可通过Shopify一键分销周边,预计单剧GMV能再提升30%,让内容价值进一步转化为商业收益。

结语

如今,北美市场贡献了48%的短剧内购收入,中国团队已占据海外短剧APP八成席位。从巴西到日本,从美国到中东,全球观众在一次次‘追更’中,感受着来自东方的故事魅力。这标志着,中国短剧出海已成功跨越单纯的内容输出,正稳步构建一个基于文化与价值共鸣的全球新生态。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