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在沙漠腹地 他们让每一滴水“活”起来——兰州石化榆林化工有限公司破解难题高效用水纪实

来源/ 每日甘肃网 作者/ 时间/2025-10-23 20:51:38

加强用水管理、广泛应用先进技术、深入开展技术攻关,在水资源紧缺的毛乌素沙漠,兰州石化榆林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榆林公司)走出一条高效节约用水的新路子。

作为中国石油首家废水近零排放企业,榆林公司自建成投产以来,已连续多次被中国石油和化工联合会评选为乙烷原料乙烯类别“能效领跑者”“水效领跑者”标杆企业。

面对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命题,“工业血液”如何焕发新生,让毛乌素沙漠腹地的每一滴水“活”起来?榆林公司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80万吨/年乙烷制乙烯装置。

硬核技术破水荒

榆林公司突破地域局限,充分发挥中国石油乙烷裂解制乙烯自主技术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破解用水难题,在缺水地区成功构建起创新型化工产业矩阵。

乙烯装置“三机”透平冷凝系统,一般采用循环水换热降温,水耗大。在装置设计之初,榆林公司结合地域气候特点和缺水现状,选择空气冷却方式,既满足生产需要,又从源头减少水的取用量。经过常年攻关和实践检验,单位乙烯取水量控制在1.77立方米/吨,低于中国石油和化工联合会标杆值9.53%,远低于12立方米/吨的国家标准。

榆林公司采用了先进的循环冷却水系统,其冷却塔收水器的漂移损失低于设计循环水量的万分之一,有效抑制了水汽蒸发损失,最大限度保留了每一滴水资源。

值得一提的是,一套国内领先的废水处理流程在这里建立。乙烯装置产生的强污染废碱液首先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预处理,再与生产、生活废水混合,经历生化处理的“洗礼”,废水经过高密度沉淀、曝气生物滤池、臭氧氧化、超滤、反渗透等重重“关卡”,层层净化,最终,绝大部分处理水变得清澈无比,被送回循环水厂或除盐水站重新利用。

而最终剩余的浓缩浓盐水,则走向了最终的归宿——蒸发结晶装置。在这里,水中最后的杂质被转化为固体结晶,这意味着,每一滴水,都在这个闭环中被赋予了新生。

榆林公司生产技术部主任欧勇介绍:“我们通过催化氧化处理乙烯废碱、超滤+反渗透及蒸发结晶新技术处理废水,废水回用率可达到95%以上,真正实现了废水‘近零’排放的目标。”

  兰州石化榆林公司全貌。

全员聚力算细账

如果说技术是节水的“硬实力”,那么精细化、智能化的管理则是榆林公司拧紧“水龙头”的“软实力”。

打开兰州石化榆林公司的生产管控一体化平台,水效管理图表呈现在眼前。从主要生产装置到辅助单元,17个用水单元的实时水耗与占比一目了然。“我们通过这种透明化、数据化的管理,让每一个节水盲点都无处遁形。”榆林公司生产技术部副主任午宏斌说。

今年以来,榆林公司锚定“指标一流,管理示范”目标,以“四强”管理再深化为抓手,深度运用智能化建设成果,实现多场景高效应用,使精益管理手段更加丰富。

专业部门与运行部主动对标集团内外的先进指标,学习典型经验,结合生产实际不断补齐管理与操作的弱项,将节水细化成了每日巡检中的排查、每次操作中的优化。

在榆林公司,水不仅是生态指标,更是实实在在的经济账。通过一系列举措,在有效降低水耗的同时,也固化成为全体员工的行动自觉。

2024年以前,看着珍贵的雨水白白流走,员工们深感惋惜。为此,榆林公司新建两具一万立方米的雨水收集储罐,年均可回收雨水约10万立方米。这些“天上来水”经过处理后,同样汇入生产水系统,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循环。

冬季的榆林,气温骤降,循环水冷却塔弥漫的雾气会凝结成冰,挂在装置框架上,既浪费水资源,又带来安全隐患。面对现状,榆林公司通过调研论证,对冷却塔实施技术改造——在塔体两侧加装新型翅片管束换热器。这一巧妙的改动,有效降低了循环水的蒸发量,让排出的湿热空气与干冷空气混合后不再形成可见雾团,从而消除“白雾”与结冰现象。仅此一项,每年就可减少循环水补水100万立方米,节省费用约1200万元,实现了安全、节水与经济效益的共赢。

  员工在乙烯装置进行检修确认。

内外兼修向绿行

今年4月,乙烯装置检修面临一场严峻挑战——化学清洗与钝化产生的高浓度、难降解废水集中涌入,严重威胁污水处理系统的稳定运行。“这类废水成分复杂、毒性大、处理难。”公用工程部副主任郭德科回忆。

一场技术攻关随即展开,团队从反应机理入手,精准调控每一环工艺参数,最终锁定最优药剂配方。在6月18日至19日开展的生产性试验中,系统泥水分离效果显著提升,所得上清液各项水质指标均优化明显。

通过大力推进现场管理工程,班组员工每日跟踪用水数据,实时排查损耗节点,将“节水降耗”的要求融入每一次巡检、每一项操作。正是这一点一滴的精细之功,筑牢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根基。

历经数年的探索与实践,榆林公司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水答卷”:生产用水重复利用率达98.4%,间接冷却水循环率达98.5%,污水回用率稳定在95%的高位。一连串行业领先的数字背后,是这座现代化工厂对绿色发展的执着与坚定。

然而,榆林公司的节水实践,并未止步于厂区之内。在保障自身废水处理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上,榆林公司还积极利用自身的技术与产能优势,帮助园区内其他中小企业解决废水处理难题。自2023年初至2025年9月,已累计为洪宇环保公司处理生产废水6.04万吨,以实际行动履行了大型企业的社会责任,为区域环境协同治理贡献了力量。

从算清经济环保的“眼前账”,到算好造福社会与未来的“长远账”,榆林公司在荒漠中开辟的这片“工业绿洲”,正以生动的实践证明: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可以和谐共生,交相辉映。(付晓东 武庭宇)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