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1000+个漫剧岗位搜索结果背后,三成要求会用AI

来源/ 短剧自习室 作者/ 时间/2025-10-22 09:00:13

IMG_256

“杭州人口多,招人相对轻松一些,这也是我们在杭州组建团队的原因。”干饭文化如此告诉短剧自习室。

这个原本在绍兴发展的漫剧团队,为了补充队伍,开启了“两地作战”的模式——现阶段漫剧行业关于人才之争的一个缩影。

根据短剧自习室对某个招聘平台上漫剧岗位的调研,直接相关的岗位需求总量超过600个,其中直接包含“漫剧”关键词的岗位占23%,包含“动态漫”的占35%,包含“沙雕”的占42%。

IMG_257

本期,短剧自习室结合对干饭文化导演十只羊的采访,以及对招聘网站上千个相关岗位的调研,来看看漫剧在人的维度发展如何?

一、从导演核心到编剧上位,人才缺口转移  

漫剧的人才竞争无疑是激烈的。行业风口,随着需求如雪片纷至沓来,“缺人”隐藏在发展的缝隙,展露在招聘平台数百上千的岗位需求里。从短剧自习室对某招聘平台的岗位调研来看,现阶段各家最缺的是能够从创意构思到使用AI工具一条龙完成项目的漫剧【制作/创作】人才;需求不相上下的【编剧/策划】岗位,主要负责剧本相关工作。前者的需求很好理解,哪个老板会不想要六边形战士呢?而后者则反映了当前行业的内容缺口。

IMG_259

“我们也很缺编剧,缺很厉害的编剧。”尽管已有《我被困在同一天一千年》这样播放量破2亿、抖音端原生充值超500万元的爆款代表作,干饭文化也依然需要面对行业的共同痛点。在十只羊看来,这与行业的发展趋势是吻合的。

早在2020年,十只羊就开始尝试做动态漫。在有漫画IP的基础上,剧情和画面“一眼能知道大概做出来是什么样子”,需要卷的是分镜、特效、动效等元素。因此,这一阶段的漫剧核心岗位大多集中在导演和动画后期。但2022年到2023年之间,情况又变得有些不同了。彼时,动态漫进退维谷,没有足够多的产能和足够高的内容质量来支撑长时间市场教育,同时制作需求来源单一,大多由漫画平台发起外包项目——消极的用户增长曲线让平台逐渐撤出,制作团队经历了多轮洗牌。“留下来的导演一般都比较有经验,水平相对高一点,会更多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样的镜头、什么样的构图、什么样的取舍。再加上现在的AI技术,有了大概的构图之后,跑出合适的分镜并不难。”也就是说,当前的漫剧导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自给自足”,比如从漫画时代存活下来的动态漫导演进阶,甚至是其他漫剧岗位转型,“我们很多之前做动画后期的小伙伴转型成导演,因为他们更熟悉后期的制作。”这也是干饭文化招聘导演的重要标准,即是熟悉漫剧的制作流程,了解每个环节的制作要点,以便和后续流程的人员沟通想法。

IMG_260

(干饭科技供图)而随着漫剧行业发展,IP来源愈发丰富,小说、原创剧本等内容也开始寻求动漫化,不可避免要涉及到编剧对剧情的取舍和编排,编剧的重要性和需求比重便逐渐上升,“现在的观众可能会更关注剧情爽不爽。”当前,剧情节奏越来越快,过去一个大剧情可以讲十几集,现在两集之内可能就完成了一段情节,且要不断加入网络热梗,对编剧的节奏感、网感、架构能力,甚至是对市场需求的预判都提出了极高要求。这样的难度让好编剧成为影响项目成败的核心资源之一,也就能理解各家大力招聘编剧的原因了。

IMG_261

值得注意的是,编剧地位上升不代表导演、后期的重要性有所动摇,二者并非替代关系。以导演为例,从招聘网站上各岗位的工作职责描述来看,【导演/编导】的工作主要是绘制动态分镜,可以细化拆分为分镜的编排和部分素材的制作——即是【分镜师】和【动画师】的工作。这三个岗位的需求占比合计26.3%,与编剧相关岗位需求占比几乎伯仲之间。“导演的数量决定了我们能够同时运行的最多项目数量。”十只羊坦言道。从漫剧的制作流程来看,导演相关的岗位需要发挥连接各个环节的作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项目的侧重点。十只羊是更注意角色台词和镜头衔接感的漫剧导演,对于“不对味儿”的台词尤其敏感,因此能够把控前一个流程中剧本内容质感;同时,和后期的对接也很关键,“有一次,我觉得已经描述得很细致了,但后期就是不理解,没办法只能自己动手把那个镜头演示出来了。”从这个角度来看,漫剧流程中的岗位界限已经开始模糊,从招聘网站上的工作内容表述中也可以窥见一些趋势。“(导演和编剧)任意一个岗位如果要持续精进的话,必须对其他岗位有所涉猎,甚至精通,导演在剧情之外还需要掌握的镜头语言,有表达的欲望,甚至对于漫剧后续的制作流程都要有一定的了解。”

IMG_262

(干饭科技供图)

目前,干饭文化的月产能可以达到600分钟左右,同步进行10个漫剧自制项目。

但项目的难度决定了人手投入数量。比如制作《我被困在同一天一千年》时,抽调了大约6个后期工作人员参与,“我们自己的后期老师做,品控能抓得严一点,而且和导演当面对齐,可以节省沟通成本。”

因此,为了维持产能,人才补充不可或缺——业内逐渐萌生出两种模式:

其一是招人,迅速扩大团队规模,跟上市场需求。

引力传媒在8月份开始招聘一整个完整的漫剧团队,一口气放出了AI漫剧事业部总经理、动漫版权商务经理、Al漫剧导演、Al漫剧编剧、AI漫剧剪辑师等10个岗位。

已经发展到漫剧头部的酱油文化也是选择招人。7月份接受短剧自习室采访时,其动漫团队已经达到200多人,并预计在10月份左右规模会扩展到500多人,“如果行业前景乐观,明年可能还会增加到1000多人。”

其二是合作,稳定团队规模,向外寻求承制外包的合作。

大规模扩建团队存在一定的风险,时间和人力成本都会有压力,在需求量级进一步上升之前和制作同行合作,无疑是更多公司的选择。

承制出身的干饭文化已经接了不少这样的项目,由合作方出IP,自家完成制作,也会向外合作其他团队来完成比较简单的IP项目。

“和同行团队一起合作,相互之间都有一些容余,就会更游刃有余一些,大家都挣钱了,这个行业才会往前发展。”

二、哪个城市将成为“漫剧之都”?  

干饭文化选择杭州开拓团队,印证了杭州旺盛的人才供需。

但最“缺人”的还不是杭州。

根据短剧自习室对某招聘平台的数百个漫剧相关岗位调研,北京的漫剧人才需求缺口最大,相关岗位数量达到48个;杭州以46的岗位数量略微次之;成都的岗位数量约为41,是三个岗位数量超过40的城市之一。

此外,合肥、郑州、重庆、长沙、深圳、南京、上海、武汉、广州、沈阳、天津都是发布漫剧岗位数量超过10个的城市。

从这部分数据来看,北上广深四座一线城市均在列,这与城市本身较大的人口基数和人才供需有一定关系;诸如杭州、成都、合肥等新一线城市也有类似的影响因素。

IMG_264

另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漫剧人才需求分布和短剧企业分布地图有部分重合。

短剧自习室曾在去年年中统计过全国短剧企业,共计301家企业(只计算公司总部),主要分布在杭州、北京、西安、金华、郑州和上海等34个城市。

其中,杭州39家,北京、西安各38家,金华36家,郑州21家,上海18家,广州16家,长沙13家,武汉10家,重庆9家,成都7家、宁波6家,南京和青岛各5家,海口和深圳各4家,沈阳、福州、苏州、长春各3家。

叠加来看,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依然有存在感,杭州和北京依然包揽前两名,诸如郑州、长沙、重庆、成都等短剧规模较大的城市也是漫剧岗位需求旺盛之地——有了短剧发展氛围和经验的城市切入漫剧赛道的速度更快,部分擅长把握风口的短剧企业正在逐渐开拓漫剧业务。

无论是城市,还是具体到企业,大多还在招人发力的阶段,因此“漫剧之都”花落谁家仍未有定数。

IMG_265

另一个从招聘数据中透露出来的信号则更加明显——AI在漫剧项目中的参与比重快速上升。

从招聘网站的相关信息来看,不少公司把AI/AIGC等关键词直接放在了岗位名称中。

根据短剧自习室调研,编剧、导演、分镜、后期、剪辑等漫剧制作全流程的岗位,超过三成有使用AI的要求。

十只羊透露,目前AI在干饭文化漫剧项目的参与比例持续上升,生成图片或视频的效率比人工快一些。但这些环节会受到一致性、抽卡次数等因素影响,“增效目前还是有点不稳定,增效幅度不太好量化。”

IMG_266

综合来看,漫剧的人才缺口是一个在行业高速狂奔下的常态。

“一直都缺人,但就像是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一开始我们就几个同事的时候就会缺导演,后面项目数量多了一些,同事也转型当导演之后,动画后期就不够了。现在最缺的是编剧。”十只羊如此表示。

但相比其他行业需要大规模招新的情况又有所区别,漫剧的人才可以从短剧、动漫等相关岗位“转职”而来,不同发展阶段、不同项目缺的人不尽相同。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漫剧行业的不断扩张,对团队硬实力的考验将愈发严格,因此下半年的人才竞争会更趋激烈,编剧、熟悉AI工具的复合型导演和后期人员,或将成为争夺的焦点。

“现在就已经‘杀红眼’了,后面蛋糕越做越大,就是大家开始抢蛋糕的时候了,招人就是抢蛋糕的先决条件。”

十只羊对此反而抱着积极的态度,“我觉得这算是好事,因为竞争激烈才说明这个行业有钱挣,竞争不激烈说明大家挣不太到钱了。”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