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民生愿景变成幸福实景 兰州坚持以民为本提升城市发展温度

来源/ 兰州日报 作者/ 时间/2025-10-21 08:33:29

民生愿景变成幸福实景

兰州坚持以民为本提升城市发展温度

安宁区金牛街儿童友好空间

发展向新,民生向暖。“十四五”以来,兰州始终把青年发展、就业创业、一老一小等百姓关心的“关键小事”作为“头等大事”,扎实办好民生实事,着力补齐民生短板,兜住兜牢民生底线,一项项利民惠民政策在金城落地开花,更多民生愿景变成幸福实景,用民生改善诠释强省会行动的深层内涵。

就业为先:打造人才“心悦港湾”

民生领域的核心议题中,人才就业始终牵动着社会各界的神经,它不仅关乎千万家庭的幸福指数,更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十四五”以来,兰州市以政策红利筑巢引凤,以精准服务筑牢民生底线,交出了一份就业规模与人才质量双向攀升、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同频共振的亮眼答卷。

“十四五”以来,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8万多人,吸引15.9万名大学生留兰就业创业,累计支出就业补助资金14.32亿元……一连串实实在在的就业数据背后,藏着兰州以就业稳民生、以人才促发展的“密码”。

“既给真金白银,更给发展舞台,在职业发展中能够实现更大自我价值。”谈及兰州对青年人才的支持政策,于2023年,通过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入职兰州现代职业学院的刘宗波满是对兰州人才政策的认可。

兰州构建起“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全链条政策体系,不断厚植青年人才干事创业沃土,营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为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提供广阔发展空间和平台。2024年,刘宗波成功获评“甘肃省领军人才”,并且依托兰州市级人才专项经费及省级领军人才配套资金,他的技术攻关进程大幅加速,如今正忙着整合4个二级学院的无人机应用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全力筹建智能装备学院。

民生保障,是吸引人才的强磁场,更是留住人才的定心丸。兰州为人才就业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通过实施大学生留兰倍增计划,发放青年人才房票补贴1600余万元,在兰25所高校创新设立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驿站,建成37家青年人才驿站、1766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和1379套人才公寓,储备青年公寓房源870套,用真金白银、真情实意地支持减轻青年人才求职经济负担,这些政策如同春雨般滋润着青年人才的心田,让他们能够卸下包袱、扎根奋斗。

走进兰州市人才公寓,60平方米的空间里,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电一应俱全。毕业于兰州大学的马磊对此深有感触,从提交申请到入住城关区华鼎·中央都会的人才公寓,高效的流程让他惊喜不已。窗外车水马龙的便捷交通,楼下热闹的商圈超市,让这里不仅是栖身之所,更成为安心奋斗的港湾。

敞亮整洁的房间、齐全的洗漱用品、便捷的网络服务,今年6月从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毕业的赵美对此不禁感叹,“青年人才驿站的环境非常好,处处彰显着对青年人才的关怀。”在这里入住7天,不仅帮她节省了一大笔开支,她还通过共青团兰州市委提供的求职指南和就业信息,获得更多的求职机会,并找到了心怡的工作。

“黄河之滨也很美”第二届大型人才交流会汇聚优质资源,全国大中城市高校毕业生巡回招聘、人才夜市贴近青年需求……为打通人岗对接“最后一公里”,兰州依托各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采取“现场招聘+线上招聘+直播带岗”模式高频次举办活动,让‌就业服务直抵“神经末梢”,真正实现“岗位找人”与“人找岗位”的精准匹配。

清晨的兰州国际会展中心内,招聘会现场早已人头攒动,兰州财经大学投资学专业毕业生陈平手里攥着相关证书,穿梭在各个招聘企业展位前,仔细查看岗位需求、询问薪资待遇。“我自己就是兰州人,一直关注兰州支持青年就业的各种支持政策,特别看好家乡未来发展前景,希望今天能找到与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与两家企业招聘负责人深入沟通后,她顺利拿到复试邀请,嘴角扬起的笑意里满是对未来的期待。

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全市累计举办各类招聘会2726场,为7.95万家企业发布用工岗位120.63万个次,吸引73.24万人次求职登记,促成27.49万人次达成就业意向。针对就业困难人员,持续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结对帮扶活动,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实现兜底安置,累计帮助14万名失业人员再就业,其中困难人员就业4.2万人,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稳稳筑牢了民生保障的压舱石。

在就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提升自身技能成为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关键。兰州市为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深入推进“技能兰州”建设,实施“技能兴业”“技能筑梦”“聚力强能”三大计划,创新实施高技能人才“揭榜挂帅”项目制培训,试点培养技师及以上高技能人才和工学一体化师资人才。五年来,全市开展各类政府补贴性培训53.09万人次,技能人才总量达50.3万人,技能培训成为万千劳动者迈向高质量就业的金钥匙,让他们就业更有底气、饭碗端得更稳。

人才的集聚,不仅为民生改善注入了动力,也为城市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近年来,兰州市大力引进青年科技人才,在石油化工、生物医药等领域形成了产业集群。这些产业的发展,不仅创造了大量高质量就业岗位,还带动了周边医疗、教育、交通等民生设施的完善,实现了“人才集聚—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从政策引航到服务护航,从岗位扩容到技能提升,如今,在这片黄河滋养的热土上,民生沃土孕育青年成长,青年人才助力民生改善,人才振兴推动城市发展的故事正在不断上演。兰州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暖心的政策、更加优质的服务,以“来了就是兰州人”的包容,构建起青年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的就业生态圈,必将为建设新时代美丽兰州注入更加强劲的动力。

老有所养:晚年生活更幸福

“一老一小”,一头连着岁月安康,一头系着未来希望,承载着每个家庭对幸福生活的期盼,也是衡量民生福祉的重要标尺。“幼有善育、老有颐养”是全社会的共同期盼,也是政府的关切所在。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我市枣林西社区考察时强调,要紧扣居民实际需要特别是“一老一小”等重点,不断提高社区服务水平。

10月16日11时,记者走进城关区靖远路街道幸福兰州长者食堂,饭菜香味扑鼻而来,在选菜档口前,摆出了回锅肉、西红柿炒蛋、家常土豆片等丰富多样的菜品,前来食堂吃饭的老年人络绎不绝,其中也有不少年轻人的身影。

“食堂就在小区附近,对我们老年人来说真的太方便了。这里的饭菜味道好,经济实惠,菜品低盐、低油、低糖,吃起来健康又放心。”年近70岁的周培荣对社区食堂的满意度溢于言表,自食堂开业运营以来,成了食堂的常客,每天中午,他和老伴带着三岁的孙子前来就餐。这寻常的一幕,正是兰州市“十四五”民生发展建设的生动注脚。

长者食堂不仅为老年人解决了吃饭愁的难题,更搭建起“老有所聚、老有所乐”的社交平台,为社区养老服务注入新的活力。“我们打造集书画室、活动室、康养室等功能区域于一体的一站式养老服务阵地,为老年人活动做好硬件保障,让长者们的晚年幸福生活更加丰富多彩。”靖远路街道社区幸福长者驿站负责人王君萍说。

如今,全市已累计建成113个社区长者食堂,除了为老年人提供优惠助餐服务外,还以普惠价格向全体居民开放,进一步延伸养老服务触角,月均提供助餐服务30余万人次,老年人能在家门口“近”享幸福“食”光,得到了市民群众广泛好评。

兰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以来,兰州市以省市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为契机,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探索形成了“物业+老年助餐”“中央厨房+老年助餐”“养老+老年助餐”等多元主体参与的发展模式,不断擦亮了幸福兰州养老品牌。

立足我市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实际,兰州聚焦努力让老年人享受家门口的养老服务这一目标,推动养老服务资源向老年人周边、身边汇聚,构建起具有兰州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今年7月,在全省率先以地方立法形式推动出台了《兰州市养老服务条例》,明确了政府、社会、家庭在促进养老服务发展中的责任,为解决全市养老服务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供了法律遵循。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养老机构22家、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65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0个、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10个、村级互助幸福院510个,养老总床位2.44万张,可为15分钟生活圈内老人提供托养照护、生活照料、健康管理、休闲娱乐、文化教育、心理关爱等服务,有效满足老年人“就近养老”的服务需求和意愿。

此外,我市为提高养老服务托底保障能力,2021至2025年,将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列为全市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为全市户籍60岁及以上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十四五”期间,累计赔付1.5万笔5000余万元。全面建立高龄津贴制度,为全市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195.4861万人次6620.7956万元。

幼有善育:托起城市的未来

为了照顾好“一小”,兰州市坚持把发展托育服务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加强普惠育幼服务体系建设,支持用人单位办托、社区嵌入式托育、家庭托育点等多种模式发展,全市共建立托育机构292家,托位17712个,每千人口托位数达到4.35个。

值得一提的是,兰州市致力于推行“一米高度看城市”的理念,将“儿童友好”融入城市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和公共资源配置中。积极推进公共场所的适儿化改造,如公园、广场和黄河风情线大景区等,增添儿童友好的元素,打造儿童乐园矩阵,为孩子们打造了一个安全、舒适、充满童趣的成长空间。

城关区新港城儿童友好空间配备了丰富的儿童游乐设施,不同功能区域设置了休闲座椅、儿童座椅和健身器械,还有方便婴儿车通行的无障碍设施,家门口的儿童友好空间,每到周末便迎来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这里尽情玩耍。

七里河区在万达茂、兰州中心、兰州老街等多个商圈核心区域,系统推进商场、书店、影院等各类场所的适儿化改造,引入科普体验馆、手工工坊、亲子剧场等新业态,着力构建购物+教育+娱乐一站式儿童友好空间,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儿童友好”新动能。

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城关医院儿科设计打造了“阅读空间”“游戏角落”“母婴室”,其中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沉浸墙壁式医学玩具,让孩子们在游戏的同时认识了自己的身体,减少患儿就诊恐惧,提高了就医体验感。

此外,我市持续健全全市农村留守儿童及困境儿童关爱保护网络,开展心理关爱、成长赋能、社会融入、权益保护等特色关爱活动,全力守护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市儿童福利院在全省率先实施“类家庭”养育模式,推动儿童福利机构养育、治疗、教育、康复、社会工作的一体化服务建设,推动儿童福利服务向专业化、精细化发展。

民生改善,永无止境。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启航的交汇点,民生建设的脚步愈发坚实。兰州正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时刻以百姓的需求为导向,不断破解民生难题,推动民生事业发展,让这座城市更有温度、更具活力,让黄河之滨的幸福故事继续流淌。

记者 南永涛 赵万山 唐瑞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