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有组织科研 做好理论研究大学问
赵前前
习近平总书记对党校(行政学院)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强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发挥好智库作用。党校(行政学院)要进一步加强有组织科研,把学习研究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根本任务,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为党和政府建言献策等方面推出高质量成果,当好党的创新理论的积极宣讲者、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坚定维护者、用党的意识形态引导社会思潮的可靠排头兵。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牢牢把握党校理论研究的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校因党而立,党校姓党是天经地义的要求。党校(行政学院)从事理论研究,第一位的要求就是旗帜鲜明讲政治。一要加强政治引领,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确保理论研究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前行。三要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更加突出党校科研的政治性,确保研究成果有利于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四要加强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特别是要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并用以指导理论研究全过程,推出更多具有政治高度、理论深度、实践厚度的研究成果。
紧扣中心服务大局,切实彰显党校理论研究的实践价值。理论研究并非坐而论道,其生命力在于服务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党校要成为党和国家的重要智库”,这就决定了党校的理论研究必须突出问题导向和实践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一方面,要将理论研究视角聚焦如何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拓展和深化中国式现代化等重大战略课题,探究新时代伟大实践中蕴含的内在规律。现阶段要紧紧抓住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深入研究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等重大现实问题;要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中的重点难点堵点问题,如优化营商环境、增强科技创新、推动共同富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研究。另一方面,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从陇原大地的火热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努力形成一批能为党委和政府决策提供有益参考的高质量科研成果。
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持续激发党校理论研究的内生动力。良好的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是激发党校科研潜能、提升科研质量的重要保障。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新增了“应当加强有组织科研”的表述,对创新科研管理、完善科研评价和激励机制等科研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要建立健全符合党校特点、有利于出成果出人才的科研管理体制机制。一要优化科研组织方式,做好以目标为导向的科研规划、管理和协助等各项工作,积极搭建跨学科、跨部门的协同创新平台,鼓励集体攻关,围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组织团队进行持续深入研究。二要完善科研评价体系,突出质量导向,注重实际贡献,提升能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为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服务、为党委和政府决策服务的三类理论研究成果在成果考核、职称评定和人才推荐中的分量,引导教师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理论成果应用到推动甘肃发展的实践中。三要健全科研成果转化制度,有组织地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将党校(行政学院)形成的优秀科研成果定期汇编成册,用好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的报刊、网站和出版物等传播媒介,打造官方平台、短视频平台和知识社区等多元传播矩阵,积极宣传推介优秀科研成果,提升教师开展理论研究的收获感和荣誉感。四要健全激励保障机制,加大对优秀科研成果的奖励力度,在经费支持、访学进修、成果转化等方面提供更多便利,营造鼓励探索、潜心治学的良好学术氛围,让教师能够心无旁骛地投身理论研究工作。
大力弘扬优良学风,不断筑牢党校理论研究的学术根基。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优良的学风是产出高质量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守党校初心,就必须始终坚持从严治校、质量立校”。做好理论研究必须把学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一要倡导“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治学精神,鼓励教师沉下心来、甘于寂寞、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反对急功近利、浅尝辄止、粗制滥造。二要加强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的学术规范和科研诚信建设,模范遵守符合党校(行政学院)特色的学术规范,切实维护党校声誉和教师形象。三要营造积极健康的学术交流氛围,通过举办学术沙龙、青年论坛、理论研讨会等多种形式,激发思想活力。四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理论研究能力培养,发挥好学术带头人的传帮带作用,帮助青年教师夯实理论功底,掌握研究方法,尽快成长为理论研究的骨干力量。
作者为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科研处处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