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经济日报漳县讯(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丁陆军 通讯员 李志斌)为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更精准满足农村少年儿童阅读需求,从9月起,漳县启动“点亮阅读微心愿”图书漂流活动。活动将持续至明年1月,通过“征集心愿、发布心愿、认领心愿、圆梦心愿”四个阶段,依托农家书屋与农村中小学校,联合中宣部印刷发行局活动平台,吸引国有出版发行企业及社会爱心力量参与,让书香飘进大山深处的校园。
在漳县殪虎桥镇回沟门村,12岁的武雅萱是活动的直接受益者。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她与年迈的祖父母相伴,此前除了课本,几乎没有课外读物。课间看到老师带来的绘本时,她总凑在一旁看得入迷。“想有本关于大自然的书,看看山外面的花草和这里有啥不一样。”她在心愿征集表上写下的朴素愿望,如今已被爱心力量点亮。
同样收获成长的还有殪虎桥中学学生杨晶晶。曾经内向寡言、成绩处于班级中下游的她,如愿拿到了心心念念的《安徒生童话故事》。“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懂得了贫穷与孤独的痛,读《丑小鸭》明白成长需要勇气,这些故事唤醒了心里的善良。”杨晶晶说,童话里的力量让她慢慢打开了心扉。
“读书的人看飞鸟过江,会想起‘落霞与孤鹜齐飞’,而非只说‘好多鸟’。”殪虎桥中学教师张琦的话,道出了阅读对视野的塑造。在金钟中学,针对不少学生父母外出务工的情况,学校通过“师生共读一本书”“班级图书漂流角”“我来演名著”等活动,让书籍成为孩子感受温暖的窗口。六年级学生漆美琳捧着《上下五千年》满脸笑意:“书里藏着对未知的好奇、对文化的归属感,还有探索真理的欲望。”八年级学生包琛则从《三国演义》中“看见古人的智慧碰撞,逻辑思维都变活跃了”。
“读书能改变生命的宽度。”金钟中学教师李钟芳感慨,当留守儿童在《草房子》里找到共鸣,当孩子捧着《昆虫记》观察校园蚂蚁,知识便在唤醒生命的灵性。在三岔小学图书室,四年级学生朱嘉莹捧着《伊索寓言》读得入神:“读书像打开了一扇神奇的门,还能积累词语,写作文时大家会更喜欢我的文字。”
“我们共征集了400个农村学生心愿,不只是‘送书’,更注重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漳县图书馆副馆长李雪梅表示,依托农家书屋、乡村学校少年宫等平台,当地正常态化推动阅读推广。如今,一本本漂流的书籍如流动的星光,照亮了农村少年的成长路,让书香浸润童心,为他们打开了看见更广阔世界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