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永靖:科技赋能 探索渔业绿色发展新路径

来源/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作者/ 时间/2025-10-20 19:03:27

甘肃经济日报永靖讯(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张栎 通讯员 孔维伟 王玮)黄河流经永靖县107公里,丰富的水资源孕育了当地悠久的渔业传统。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永靖县以科技为核心驱动力,通过建设陆基循环水智慧水产养殖产业园,探索渔业产业绿色高效发展新路径,为黄河流域渔业转型升级提供“永靖方案”。

走进永靖县陆基循环水智慧水产养殖产业园,三级过滤车间机械声轰鸣,地下水正通过层层过滤实现净化。沙滤车间先去除水中大于5微米的颗粒物,超滤车间以30纳米过滤孔拦截细菌、微生物等杂质,纳滤车间再高效清除高浓度钙离子、镁离子等重金属,最终为养殖提供高品质水源。

“这套生态循环养殖系统,让综合用水成本降低30%,既缓解了传统养殖对水资源的污染,又实现了水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产业园厂长罗剑华指着运转的设备介绍,目前园区已完成智能控制系统及养殖设备调试,正有序推进三文鱼育苗、生物菌培养、虾苗投放等工作,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已深度融入育苗与养殖全流程。

在南美白对虾虾苗中间培育及养殖车间,12座直径10米的虾池整齐排列,过滤后的水源经微粒机进入生物池,再通过蛋白分离器吸附杂质,形成闭环水循环。罗剑华透露,三文鱼育苗车间已于9月6日引进首批源自波兰的100万粒三文鱼卵,预计2个月出苗并投放水库养殖,未来每年可育苗6批共600万粒;虾苗车间正进行生物菌培养,从广东正大公司订购的100万尾虾苗将于近期投放,预计春节前全面上市。

据了解,该产业园占地面积66.8亩,总投资4432万元,新建陆基循环水养殖车间、育苗孵化车间等设施,配套养殖设备418台。项目建成后,可年产南美白对虾10万公斤、三文鱼鱼苗600万尾,产值达2100万元,形成“鱼卵孵化—养殖—加工销售”完整产业链。

“产业园的建成,能进一步推动永靖县渔业向设施化、智能化、生态化方向发展。”永靖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祁光福对产业前景充满信心。他表示,通过科技创新、生态转型和产业链升级,永靖正转变水产养殖模式、调整品种结构,助力渔业实现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这也是当地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战略的重要实践。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