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区多措并举推动畜牧业提质增效
每日甘肃网10月20日讯 据天水日报报道【天水融媒记者侯亚龙】秦州区将畜牧养殖业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产业进行重点扶持,通过强化规模标准化建设、提升产品供给能力等方式,积极推行农牧结合、种养循环的绿色发展模式,推动畜牧业提质增效。
连日来,秦州区各养殖企业、种植大户正抢抓时机对成熟的青贮玉米进行收割、粉碎、拉运、入窖,为牛羊储备越冬“口粮”。在牡丹镇鑫皓种养殖家庭农场的青贮收贮加工点,粉碎机高速运转,大捆的玉米秸秆经过机械化作业,变成了一个个裹着淡蓝色薄膜的标准化饲草包,现场一派繁忙景象。农场负责人幸皓说:“农场的青贮玉米是从2023年开始种植的,最初有200多亩,随着这几年养羊数量的增加,流转土地越来越多,已经达到了600多亩。今年,要收青贮玉米1800多吨,除了满足农场需求外,剩余的将对外出售,价格约650元到700元每吨。”
一边是忙碌的收割场景,另一边大闸蟹也迎来丰收。在娘娘坝镇小南峪村,秦州区炬晟蟹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养殖基地里的大闸蟹陆续成熟上市。负责人兴改梅告诉记者,基地目前养殖面积达80亩,养殖大闸蟹20多万只,预计纯收入将达160多万元。
秦州区通过项目支撑,加快推进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步伐,形成了以生猪、鸡、牛、羊为主导,特色养殖为补充的多元化产业格局。截至目前,全区主要畜禽饲养量达131.4万头(只),其中鸡、猪、牛、羊饲养量分别达100.9万只、16.6万头、1.7万头、4.9万只。“生猪产业依托‘甘味生猪产业集群项目’建设了8个子项目,目前项目已经建成了80%左右,预计年底将全面建成。牛羊产业通过国家的‘粮改饲’项目实施了2万亩,每亩补助122元,全区补助244万元,扶持50个牛羊合作社进行‘粮改饲’,牛羊越冬的饲料得到了保障,并且减少了成本、增加了效益。”秦州区畜牧兽医事务服务中心主任邵小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