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嘉峪关市“十四五”老龄事业发展情况

来源/ 奔流新闻客户端 作者/ 时间/2025-10-20 10:49:28

“十四五”期间,嘉峪关市深入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围绕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目标,以政策体系构建为基础,以服务网络优化为支撑,在养老服务、健康支撑、社会保障、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等领域协同发力,构建起“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的全方位保障格局,为老年人生活品质提升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健全政策体系,筑牢老龄事业发展根基。聚焦老龄事业发展关键领域,以政策完善为先导,构建覆盖全面、权责清晰的制度保障网络。先后印发《嘉峪关市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嘉峪关市居家养老服务实施办法》等10余项政策文件,内容涵盖居家社区养老、特殊困难老人关爱等重点领域;同步制定运营补贴发放、安全风险管控等配套制度,逐步形成覆盖全市老年人、兼具普惠性与均等性,且可持续的基本养老服务政策制度体系,为老龄事业规范发展提供根本遵循。

持续筑牢社会保障防线,强化特殊群体兜底。不断夯实养老保险制度。不断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健全保障体系,截至2024年底,企业职工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13.19万人、2.34万人,整体参保率达97.19%。强化医疗保险保障功能。在完善基本医保制度、稳步提升老年参保人员待遇的基础上,全市基本医保参保人数于2024年底突破22.95万人,制度覆盖成效显著。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与特困救助供养标准稳步提高,较“十三五”末分别增长12.25%、12.29%;截至2024年底,全市城乡低保对象共1535人(老年人501人)、特困人员共111人(老年人82人)。依托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全力推进城乡特困人员集中供养工作。目前城乡特困老年人全部实现集中供养,其中生活不能自理的特困老年人集中供养率达100%。

优化养老服务供给,织密老年幸福生活网。完善服务设施布局。全市9家养老机构、3家综合养老服务中心、21家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7家农村互助幸福院、18家居家养老上门服务企业、36家老年助餐点,养老服务设施实现城乡全覆盖,打造服务半径不足一公里的“15分钟养老服务圈”,实现“入院不离家”“养老不出门”“吃饭不出圈”。丰富居家养老精细化服务。居家养老项目从34项扩至60项,新增160-3800元不等的包月套餐,精准匹配不同老年人需求;创新设置“流动办公席”,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实现服务“零距离”;探索实施“1+N”上门服务,登1次老年人家门即可完成多项服务需求,相关做法获《人民日报》《学习强国》等权威媒体刊载。强化养老要素支持,稳固养老服务保障。加大财政统筹力度,福彩公益金超70%用于养老服务,“十四五”期间累计向养老机构拨付建设、运营补贴共732万元;为全市7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62.5万人次4605万元;落实养老机构水电气热按居民价格收费政策,切实降低运营成本,为养老服务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深化医养康养融合,构建全周期健康支撑网络。优化老年人医疗服务便捷性。全市4家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全部开通绿色通道,为老年人提供预防、保健、治疗、康复、护理和安宁疗护“六位一体”的健康管理服务。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家庭签约医生健康服务机制,为社区老年人常年提供个性化服务。完善养老机构医疗配套。积极推动医院与养老机构建立医养联合体,建成全市首家医护型养老院——康乐寿医护养老院,该院先后荣获“甘肃省首批医养结合示范机构”“甘肃省陇家福健康百佳——健康助老中心”“全国首批医养结合示范机构”称号,先进做法入选《全国医养结合典型经验名录》;其余养老机构均通过内设医务室或签约合作等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实现“养”与“医”无缝衔接。

全方位构建老年友好生态,提升老年人宜居品质。推进适老化改造暖心行动。重点保障困难群体需求,“十四五”期间累计完成400户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连续两年开展居家适老化改造,积极争取资金1369.26万元,完成改造2896户,拉动消费1606.36万元。持续完善为老服务空间。依托31个城市社区服务中心配备老年人活动器材,为广大老年人提供功能完善的养老服务阵地,城乡社区养老设施覆盖率100%。建成21个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7个农村互助幸福院、4个农村孝老饭庄,为辖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服务。建成3个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综合养老服务。营造孝亲敬老社会氛围。深入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持续组织“敬老月”系列活动,通过“孝亲敬老”模范评选等活动,引导全社会形成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风尚。积极开展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工作,2个社区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3个社区(村)被确定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对象。激活“老有所为”活力。以“银龄行动”为核心抓手,引导老年群体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截至目前,全市登记注册的60岁以上老年志愿者达9461名,占全市志愿者总数的11.87%。培育出“铁大叔议事团”“时间管家”等省级知名品牌,其中“铁大叔议事团”入选全省基层议事协商“十佳”案例和全国老有所为重要品牌项目,“时间管家”获评第六届甘肃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优秀奖。加强老年人权益保障。各类向社会收费开放的公园、景区(点)、文博院馆等向老年人免费开放,公共体育设施向老年人免费或低收费开放,6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坐城市内公交车。在重阳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开展老年人普法宣传活动,引导老年群众树立法治思维,为老年人晚年生活筑牢安全屏障。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