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遗产焕新 地域文化驱动 本土文创升级
文创产业的兰州模式系列报道之三
佛慈1929文创广场内景
文创产业的探索从未局限于单一领域,兰州文创产业正以“文化IP+产业融合”为引擎,将深沉的文物、风物,转化为可消费、可体验、可传承的活态经济。从承载近百年中医药记忆的工业遗产,到藏于老街的敦煌主题文创空间,不同维度的文化资源正以创意为纽带,解锁“工业+文创”“地域文化+消费”的新路径,守护城市文化根脉,为区域经济发展持续注入动能。
老厂房邂逅新文创 构建产业生态圈
走进位于兰州新区的佛慈1929工业博物馆,进口真空蒸馏煎药机、自制割丸机等老设备静静陈列,既见证着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从手工炮制到机械生产、自动化升级的技术跨越,也成为文化传播与产业转化的核心载体。
近日,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佛慈1929工业博物馆、老厂区旧址入选甘肃省第三批工业遗产名单,这座承载近百年中医药工业记忆的载体,正以“中医药+工业+文创”的融合路径,既守护文化根脉,又激活产业动能,成为兰州工业遗存活化与区域发展联动的典型样本。
“工业遗产不该是封存的历史,而是能连接文化与产业的桥梁。”兰州佛慈集团行政办公室主任王玉龙说。
据介绍,此次入选甘肃省第三批工业遗产名单的核心物项包括位于兰州新区华山路2289号的佛慈1929工业博物馆、原兰州市城关区佛慈大街68号的老厂区遗址(现为佛慈1929文创广场),以及保存完好的老旧设备100多台套、历史产品包装、广告海报、注册商标、档案文献等实物资料。
作为甘肃规模最大、内容最系统的中医药主题工业博物馆,佛慈1929工业博物馆并非单一的文物展示空间,而是集成“中药生产观摩+本草科普体验+文创消费联动”于一体的复合型场景。
步入极具“工业风”的佛慈1929文创广场,原来的针剂楼、丸片剂楼、提炼车间等老建筑保留了工业风貌,内部则融入了健康体验工坊、健身房、餐饮等多元商业业态,既留住了城市工业记忆,又为市民与游客提供了全新消费场景,更带动了相关业态的集聚发展,为区域经济注入新鲜活力。
“‘中医药+工业+文创’的融合发展模式有效推动佛慈实现了产业链的延伸与品牌价值的提升。我们进一步强化了中医药主业的竞争力,还拓展出研学教育、茶饮、文创开发等新赛道,让老品牌逐渐年轻化、多元化。同时,工业遗产的活化也让佛慈成为中医药文化传播的重要窗口,进一步扩大了甘肃中医药产业与工业文化的影响力。”王玉龙说。
谈及未来,王玉龙表示,佛慈将通过“中医药+”模式,进一步讲好甘肃工业故事,传承民族医药薪火,让老厂区焕发新生机,让老品牌绽放新光彩。
兰州老街藏“敦煌” 文创活化赋能增值
沿着兰州老街的青石板路一路向东,一家融合敦煌文化、咖啡与文创的特色店铺吸引着消费者的目光。步入里程敦煌文创咖啡店内,撒着九色鹿、三兔藻井纹样的咖啡香气萦绕,游客围坐体验敦煌泥版画制作,这里以“文创+咖啡+体验”的创新模式兼具文化氛围与互动趣味的场景,成为不少外地游客兰州之行的打卡点。
里程敦煌文创咖啡负责人陈廷元是一名80后,有着多年室内设计师的从业经验,因为喜欢敦煌文化以及文创,遂决定转行。
“敦煌是甘肃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开发成熟度高。兰州和敦煌虽然都在甘肃省,但距离有1200多公里,经过前期考察我们发现兰州缺少敦煌主题的文创空间,于是将敦煌、咖啡、文创三个主题进行了融合。”陈廷元说。
里程敦煌文创咖啡核心业务以敦煌主题文创为主,同时还有兰州、张掖、天水、武威、甘南等省内各市州的特色文创产品,如今,文创产品营收占比达到80%。
“我们店里的咖啡是从敦煌书局直接引入的‘敦煌1900咖啡’,制作好咖啡后,我们会根据客人的喜好通过撒粉工艺将敦煌元素呈现在咖啡表面。”陈廷元说:“现在最受欢迎的图案就是卡通飞天、九色鹿以及‘敦煌1900’字样。”
在店内的一张长桌上,喜欢手工画的人也能开心地度过一天。这张长桌铺满了各种画纸和勾线笔,顾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幅敦煌壁画作为模板,亲手勾勒出一幅属于自己的泥版画。无论是细腻的线条,还是浓淡相宜的色彩,都能在这片小小的天地里,得到最完美的释放。当笔尖轻触纸面,仿佛与古人进行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现在我们店已经是敦煌文化旅游(兰州)推广中心,接下来,我们将致力于自己开发文创。同时,我们还将尝试在店内增加省内其他市州特色元素,打造极具地方特色的非遗与文创集合店。”陈廷元表示。
解锁文创新玩法 多元实践成就多元消费
兰州文创产业的实践虽路径不同,但他们既守住了本土文化的根脉,又以创意打破场景与地域的边界,让文化从静态展示变为动态参与,从单一载体变为多元消费,为文化传承与经济活力注入持久动能。
例如佛慈始终围绕“中医药+工业+文创”这一核心,从博物馆里陈列的老煎药机、老割丸机,到文创广场中的草本茶饮,每一款产品、每一个场景都紧扣中医药文化与工业历史,将企业近百年的发展基因融入其中。里程敦煌文创咖啡店锚定“敦煌文化”这一甘肃最具代表性的符号,以尊重文化本源为前提,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
这其中除了传承,更有创新。佛慈打破了“工业遗产=博物馆”的刻板认知,将老厂区改造为集健康体验、餐饮等于一体的文创广场,让市民在健身、就餐中,自然接触工业历史与中医药文化;里程敦煌文创咖啡店将与兰州相距千里之外的敦煌文化“浓缩”到兰州老街的店铺里,通过“咖啡+泥版画”的体验模式,让旅客在兰州就能亲手绘制泥版画、带走敦煌主题文创,让地域文化突破地域限制。
从工业遗产的新旧融合,到地域文化的场景再造,兰州文创产业正以多元实践,不断拓展文化传播与产业发展的边界。这些探索既扎根本土文化土壤,又精准对接大众消费需求,不仅让城市的文化记忆得以延续,更为兰州文旅融合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未来,随着更多领域加入“文创+”的探索,兰州必将构建起更立体、更多元的文创生态,让黄河文化、丝路精神以更鲜活的方式,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记者 肖洁 见习记者 王文嘉 魏佳贝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