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平凉:从一颗果到全链条,小苹果撬动大振兴

来源/ 平凉日报 作者/ 时间/2025-10-10 09:43:56

从一颗果到全链条,小苹果撬动大振兴

□记者 齐荣

秋日的平凉山川,层林尽染间透着丰收的红火——静宁县雷大镇兴坪村的果园里,果农们指尖翻飞,将红彤彤的苹果装进果筐;静宁县陇原红果品经销公司的加工车间内,机械臂精准分拣果品,NFC鲜榨果汁、苹果醋、苹果脆片从生产线源源不断输出;规模化冷链物流园区里,冷链车满载着新鲜果品,即将发往东南亚、俄罗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一派忙碌景象,正是我市深耕“静宁苹果”产业链延伸,推动小苹果变身大产业的生动缩影。

作为全国苹果最佳适生区、北纬35°苹果种植黄金地带,平凉坐拥海拔890-2857米的独特地貌,年均8.5℃的气温、2144-2380小时的年日照,加上有机质含量超2%的土壤,为苹果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我市聚全市之力做强“静宁苹果”产业链、融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推动产业从“单一种植”向“全链融合”跨越。如今,全市优质苹果园面积达150.92万亩,年产量254万吨,产值突破150亿元,“静宁苹果”品牌价值攀升至180.86亿元,产地平均售价连续19年领跑全国,成为富民强市的“引擎”和乡村振兴的“支柱”。

  从“鲜食果”到“多元品”:

  精深加工激活产业新动能

“以前苹果只能卖鲜果,遇到行情不好就愁销路;现在不一样了,就算是次果,也能变成苹果醋、苹果脆片,1亩地能多赚好几千!”静宁县格瑞合作社负责人的感慨,道出了平凉苹果加工产业的变革。

围绕“吃干榨净一颗苹果”的目标,我市将培育链主企业作为延链补链的关键,如今已形成以德美、常津、贡禾3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引领,红六福、齐翔等28家省级龙头企业为支撑,980家果品贮藏、加工、包装、运销关联企业为基础的产业集群。走进位于静宁县甘沟镇甘沟村的甘肃西物优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展示厅,货架上除苹果脯、苹果脆等,还有苹果花茶、酵素、多酚,甚至苹果花手工皂和提取物面膜。价格标签数据亮眼:1吨鲜苹果2000元,加工成果脯1万元、苹果脆2万元;1斤苹果花10元,加工包装后84克礼盒卖200元;深加工成多酚原料,每吨超10万元。“今年销售额破5000万元,高端产品占三成。”董事长王星说道。

包装是苹果产业链的“配套密码”。恒达、欣叶等企业年生产纸箱3.5亿平方米,不仅满足本地苹果包装需求,还辐射陕西、宁夏等周边省份,成为西部最大的纸制品包装龙头企业。“从鲜果到加工品,从纸箱到缓冲泡沫,我们实现了苹果产业链‘包装需求全覆盖’。”欣叶公司负责人说。2024年,静宁县苹果加工产业集群被认定为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标志着我市苹果加工从“分散式”走向“集群化”,为产业增值注入强劲动力。   

  从“产地仓”到“全球网”:

  物流营销打通产销大动脉

走进静宁县李店镇常津公司气调库,一框框摆放整齐的苹果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工人们驾驶着叉车穿梭在贮藏库和加工车间,将一筐筐鲜苹果有序地入库存贮,每一个步骤都严格按照标准化流程进行,确保苹果在存贮过程中不受任何损害。“气调库存储,改变了农产品‘随摘随卖’的销售方式,延长了苹果的贮存期和销售期,实现了错峰、错时、错季销售,为果农增收提供了一定保障。”公司经理王军忠说。

这背后是平凉为破解“丰产不丰收”难题,全力构建起的“产地预冷+销地冷藏+冷链运输”现代化物流体系。目前全市已建成产地冷藏保鲜设施1087个,总贮藏能力达126万吨,相当于把“冷库建在果园旁”,让苹果从“季产季销”变为“全年供应”。其中静宁县仁大镇静宁苹果产地冷链物流园堪称“标杆”——这里不仅有4万吨容量的冷库,还集成了分拣加工、信息发布、劳务输转等功能,去年秋季高峰期,每天有500多吨苹果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成为西北苹果流通的“枢纽”。

在拓展市场方面,平凉坚持“国内国际两手抓”。国内市场上,13个专业果品市场、500多个县级销售集散地、近百家直销店织就“线下网”,296家本土电商企业通过直播带货、短视频营销搭建“线上渠道”,2024年产季全市苹果销售量达235.62万吨,销售额178.46亿元,成渝和西南、粤港澳及珠江两大主销区占比超60%;国际市场上,41家出口企业在尼泊尔、新加坡建成11个海外仓和专柜,鲜食苹果、苹果加工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产季出口额达2.55亿元,“静宁苹果”成为甘肃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

此外,平凉还建成了甘肃省首批苹果期货交割仓库,静宁苹果公司在“新三板”挂牌,新华社定期发布“静宁苹果价格指数”,为果农和企业提供“价格风向标”。“有了期货和价格指数,我们就能规避市场风险,再也不用‘赌行情’了。”静宁县果品经销商张小龙说。

  从“种果树”到“玩果园”:

  三产融合拓展产业新场景

“周末带孩子来摘苹果,还能在静宁苹果文化馆了解种植历史,下午在亲子游乐场畅玩,这样的体验太特别了!”来自西安的游客刘女士在静宁县35°苹果谷,晒出了全家的“苹果之旅”照片。

平凉市跳出“就果论果”的思维,推动“苹果+文旅”深度融合,打造了一批网红打卡地:静宁县35°苹果谷荣获“中国森林体验基地”,每年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庄浪县梯田苹果景区将“梯田景观”与“苹果采摘”结合,成为乡村旅游的新亮点;崇信县柏树苹果小镇推出“苹果研学”课程,让孩子们在田间地头学习农业知识。目前全市已建成11个果旅融合景区景点和乡村旅游示范村,采摘体验、休闲观光等衍生经济年创收超3亿元。

“苹果+餐饮”也玩出了新花样。德美地缘集团打造的红苹果宴会中心,推出“苹果宴”——金果配红牛、三参平安果、香甜烤苹果等多道菜品,既保留了苹果的清甜,又融合了当地风味,成为市民宴请、游客打卡的必选。“我们还拍摄了以静宁苹果为题材的影视剧,制作了苹果文创产品,让‘静宁苹果’不仅能吃,还能看、能玩、能收藏。”集团负责人介绍。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