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丝路话语】App弹窗广告亟待治理

来源/ 每日甘肃网-丝路话语 作者/ 关育兵 时间/2025-09-13 00:20:00

关育兵

近日,《法治日报》记者实测发现,一款名为“倒××”的网络小游戏弹窗广告存在“偷时间”现象——页面显示倒计时30秒,实际却长达40秒。这类标称时长与实际不符的弹窗广告被网友戏称为“偷时间的贼”,折射出当下App弹窗广告乱象的冰山一角。(9月10日《法治日报》)

当前,弹窗广告花样不断翻新,早已不是简单的“开屏展示”。记者测试50款主流App发现,超半数存在弹窗广告问题:有的自动跳转至其他应用,有的伪装成系统提醒,还有的上演“弹中弹”戏码——某网盘App在30秒广告过程中竟再弹出6秒广告,用户点击后便陷入跳转循环。更隐蔽的是,一些广告界面与App内容本身极其相似,用户稍有不慎就会误入广告陷阱。而“摇一摇跳转”的设计更是让用户防不胜防,手机轻微晃动就会触发跳转。

这些层出不穷的弹窗广告对用户产生了诸多消极影响。首先是无端消耗用户时间与注意力,正如网友吐槽:“等的车都来了,页面还停留在广告上。”其次是严重破坏用户体验,某小说阅读App10分钟内弹出6次广告,且关闭按钮设计微小,极易误触。更值得警惕的是,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App频繁推送弹窗广告,可能存在恶意收集个人信息的情况,侵犯用户隐私权。

尽管《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弹窗广告应当“确保一键关闭”,但现实情况与法规要求相去甚远。为何弹窗广告乱象屡禁不止?一方面,违法成本过低——根据现行广告法,最高处罚仅3万元,与弹窗广告的巨额收益相比不值一提;另一方面,监管技术手段滞后,对于广告实际时长准确性等新问题缺乏细化标准。

治理弹窗广告乱象需多管齐下。首先要完善立法,细化弹窗广告经营规范,针对开机弹窗、嵌入式广告等特殊场景补充管理细则,并明确广告主、平台及技术服务商的连带责任。其次要提高违法成本,将罚款上限提升至与违法所得挂钩,引入信用惩戒机制。监管部门还应建立联合监管机制,定期开展专项整治,严禁“摇一摇跳转”等诱导操作,同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鼓励用户参与治理。

弹窗广告本质上是商业利益与用户体验的博弈。在数字经济时代,平台企业应当认识到,尊重用户权益才是长远发展之道。毕竟,没有任何一个企业能够依靠消耗用户耐心而获得持久成功。还用户一个清净、便捷的数字环境,需要监管的硬约束,更需要企业的自觉与担当。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