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房惠玲 通讯员 郑金花 苏智成 王朝玮
近年来,天祝县以强化科技创新驱动为核心抓手,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开展精准技术指导、加速科技成果推广等举措,将科技创新蓝图转化为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在推进农业绿色转型与突破工业高端领域中持续发力,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农业领域:尾菜 “变废为宝” 铺就绿色产业链
在天祝县泰和鑫商贸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娃娃菜、莴笋等蔬菜的废弃尾菜正经历“化腐朽为神奇”的转变。依托生物发酵等核心技术,这些农业废弃物被转化为优质畜禽饲料。这一创新不仅破解了农业环境治理难题,更延伸了高原冷凉蔬菜产业链条,提升了农产品种植附加值,为当地蔬菜产业铺就绿色发展通道。
“经过4年多攻关,尾菜加工青贮饲料的工艺技术已完全成熟,全程机械化制造工艺路线也通过多次实验定型。经多项检测,饲料品质达到标准要求,蛋白质含量稳定在6.3至11.9之间。”天祝县农牧业机械推广站高级工程师托有德说。
目前,该尾菜资源化利用技术已成功登记为科技成果,获得多项知识产权授权,企业已建成5条全程机械化生产线,产品投放市场后获得养殖户广泛认可。“羊吃了这种饲料后毛色光亮顺滑,比平时喂的干草效果好太多,这高科技确实管用。”天祝县松山镇阿岗湾村村民王文双说。
托有德表示,天祝县是高原夏菜主产区,每年产生尾菜约16万吨,同时当地畜牧业存在较大饲料缺口。将尾菜转化为青贮饲料,是实现农牧业互补的有效路径,每年可新增青贮饲料约20万吨,既能高效消纳农业废弃物,又能弥补饲料供给缺口,推动农牧业协同发展。
工业领域:技术突破瓶颈 打造高端产业集群
科技创新在天祝县工业领域的赋能效应同样显著。在甘肃新玉通新高新材料有限公司,新建的20兆瓦发电机组已投入运行。该机组通过回收利用矿热炉烟气实现能源循环利用,在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同时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这一项目每年可带来4500万元经济效益,预计3年即可收回投资成本。”公司总经理王军说。
此外,天祝县以“碳化硅企业科技创新联合体”为突破口,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该联合体整合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力量,集中攻关碳化硅材料核心技术,拓展高端应用场景,突破产业发展瓶颈,有效提升了产品性能与附加值,区域碳化硅产业集群竞争力显著增强。
这种聚力创新的模式,是天祝县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接入甘肃省工业互联网平台、提升产业数字化水平的缩影。依托甘肃省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天祝县已发布企业技术需求6项,挂牌科技成果2项,组织申报市级科技计划项目76项,全力推动创新资源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从农业尾菜的“绿色蝶变”到工业碳化硅产业的“硬核升级”,天祝县正以科技创新为笔,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画卷,不断书写着产业转型、效益提升的新答卷。(天祝县委宣传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