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通讯员 李文 郭海霞
初秋的环县,山川塬峁间充满奋斗的气息。从田间保粮,到羊畜产业合作社;从稳岗就业的就业工厂,到党建引领下焕新的联建村庄……一幅干群同心、城乡蝶变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这片红色热土上徐徐铺展。
今年以来,环县以深化“三抓三促”行动为抓手,多次组织开展全面精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升乡村振兴质量“回头看”,全县干部下沉一线,群众踊跃参与,共同奏响乡村振兴的奋进曲。
干部主动来“问诊” 筑牢责任体系
“老乡,家里养了多少只羊?饲草料准备得充足吗?”“药材种植技术跟得上吗,销路有没有问题?”“孩子在哪儿就业,工作还稳定吧?”这样的问话,近来在环县的村组农户家中时常响起。
近年来,环县持续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头等大事,构建起“县级干部示范引领、联乡领导包抓督促、乡村干部一线攻坚”的责任体系。
“建立‘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乡镇主要领导分片包村、乡镇干部包组、村组干部和驻村干部包户,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县委书记曹育铮多次强调,“就要通过‘网格化’的管理方式,解决群众在产业发展、就医、就业等急难愁盼问题,进而建立长效机制,稳定巩固提升。”
在合道镇,联村干部贾联斐和驻村干部一道连续多日走访群众。“我们白天走访摸排,晚上整理情况,建立问题台账,能立即解决的问题当场解决,需要协调的上报镇里统一研究。”贾联斐说,“只有真正走进群众家里,才能知道他们需要什么帮助。”
干群携手显担当 凝聚奋进力量
今年上半年,环县遭遇持续干旱,全县上下齐心抗旱,采取了多项措施促进群众种下去。县乡村组干部走进田间,帮助群众拉水管、接喷头,有的直接帮助群众点浇作业。
进入夏季后,连续多次降雨,粮食作物、中药材等长势很好。乡村干部又及时组织群众追肥、喷施叶面肥、跟进田间管理。“群众自己背着喷雾器打药,效率低还不均匀,村上组织无人机喷肥喷药,既快捷又增效,节省了人力,还能在合作社锄草赚劳务费。”环城镇龚淌村党支部书记张正林说。
“农村工作就是要和群众面对面地携手干,不仅推进了工作,也和群众搞好了关系。”环县县委副书记、县长杨添翼在调研时多次强调,“只要干部实打实地把工作抓到位了,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就提前解决了。”
连日来,环县罗山川乡大树塬村和光明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和乡包村干部一道,全身心投入在农机合作社规范化提升运行和中药材生产加工线的安装调试工作中。“农机合作社从无人机到拖拉机、再到各种收割机全面齐备,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中药材只有延长产业链,让群众不再单纯卖刚采挖的原始药材,群众才能在产业链上获得更大效益。”罗山川乡党委书记张勇表示,“只有干部把工作责任扛到肩上,把群众动员起来,干群联手,才能让工作进展顺利,群众心里也美滋滋。”
在耿湾乡万家湾村,村民徐天忠提起乡包村干部张欣赞不绝口。他家养了250多只羊,眼看着一批50多只羔羊育肥已经到位,到了出栏的阶段,再饲养效益就下降了。张欣在入户发现后,第一时间和环县工业园区的羊只屠宰厂沟通,及时出售屠宰,5万多元的羊只出栏收入存入了他的银行账户。“不是包村干部提供的可靠信息,我们这养羊硬是错过了效益最高的出栏时间点。”徐天忠连连称赞。
党建协同促振兴 多元发力提升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环县锚定草羊主导产业,用政策“温度”与实干“力度”撑起群众的致富口袋。今年上半年,面对全国羊只市场低迷等因素影响,环县羊只饲养量逆势达到267万只,其中存栏170万只、出栏97万只,存栏量与去年基本持平,出栏量同比增长6.1%。
天池乡苏北岔村湖羊标准化示范专业合作社里,4座标准化羊棚整齐排列,膘肥体壮的湖羊或踱步或进食。“今年收了1400多只育肥羔羊,现在存栏2000多只。”该合作社负责人王振虎笑着说,他通过租赁方式承包该羊场,不仅让村集体经济有了活力,还带动周边500多户村民增收。
党建引领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洪德镇以河连湾村为中心,辐射周边5个村成立联村党委,推动党建共抓、产业共兴,将红色文化、乡村旅游、设施瓜菜资源串成“珍珠链”,带动联建村群众人均增收1200余元。
今年,环县深入推进农村强乡富村、机关效能提升、社区美好家园、国有企业红色引擎、新兴领域党旗领航“五大融合”行动,新建和改扩建18个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整顿23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成立2个联村党委、22个片区党组织,覆盖110个村,在新兴领域建立56个党组织。
毛井镇的“片区党建”为产业发展破解了“小散弱”的问题。该镇将13个行政村党支部和1个联合社党支部划分为3个片区,以马趟、高家洼、黄寨柯3个村为示范,成立片区党总支,构建“1个联合体党组织+N个联村党支部+X个专业合作社”的联建模式。“短板在哪儿,办法就往哪儿凑,今年我们就盯着合作社扩群补链干。”毛井镇镇长梁森说。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环县与天津南开区的东西部协作劳务帮扶成效显著。“每月工资到手6000多元,缴五险一金,公司管两餐,上下班有班车。”在天津大众汽车自动变速器有限公司当技术人员的环县人欧阳宏,说起现在的工作满是满足。自2016年结对以来,南开区已带动环县劳务输转1.1万人次,培训劳动力近4000人,10个帮扶车间吸纳600多人就近就业。
从责任扛实到产业扎根,从就业稳岗到党建聚力,环县干群同心拧成一股绳,将乡村振兴的“新图景”一笔笔描摹得更扎实、更鲜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