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点药成金,振兴有方

来源/ 作者/ 时间/2025-08-25 12:04:53

初秋的陇原大地,药香弥漫,孕育着新的希望。

8月24日下午,第六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重要活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论坛”如期举行。一场关于中医药未来的深度对话在此展开。

如何让中医药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论坛开宗明义。

国家中药材标准化与质量评估创新联盟秘书长郑文科一语中的:壮大中医药产业,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让药材变“药财”,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他进一步强调,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农民的健康,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不仅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更是赋能乡村、惠及民生的基本要求。

高质量发展,质量是基石。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南京农业大学教授郭巧生聚焦“新版中药材GAP行业定位与推进思路”,为行业指明了方向。他指出,未来拥有优质资源并率先践行GAP(即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企业将备受青睐,行业将形成“优质必优先、优价”的新格局。他特别提醒,要确保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必须从源头抓起,固定中药材的基原、产区、采收期及加工方法,这是稳定质量的根本保障。

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种植养殖专委会秘书长曹海禄则从市场端切入,剖析了中药材集采新增长点。他认为,“集采以量换价”的核心逻辑,正倒逼整个产业链从粗放走向精细,从分散走向集中。这对中药材产业而言,既是前所未有的挑战,更是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他说:“集采将使道地药材产区的战略地位愈发凸显。”

思想的火花,最终要转化为行动的果实。本次论坛不仅是高屋建瓴的研讨,更是多项实质性举措的启动现场。

在全场嘉宾的见证下,“千种中药材生物育种计划”甘肃行动与“中药材合作社管理标准化建设”分别启动,《药材产地加工(趁鲜切制)操作技术规范》和“国家中药材创新联盟产业智链平台”正式发布,为甘肃乃至全国中药材产业发展按下“快进键”。

在圆桌论坛环节,与会专家围绕甘肃中药材产业趋势、重点品种供需与行情、种植结构调整与市场风险应对等现实问题展开热烈讨论,为甘肃中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建言献策。

从顶层设计到田间地头,从质量标准到市场对接,以此次盛会为媒,一幅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新画卷,正在陇原大地上徐徐展开。(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杨唯伟 王睿君)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