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山丹:沃土“硒”望育新机 产才融合谱新篇

来源/ 每日甘肃网 作者/ 通讯员 杜涛 时间/2025-08-25 08:43:57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杜涛

秋日的阳光洒在张掖市山丹县的广袤田野上,青翠饱满的富硒西兰花花球闪烁着健康的光泽。采收机械穿梭其中,工人麻利收割装筐,丰收的喜悦洋溢在田间地头。这片富含“硒”望的沃土,正以其独特的资源禀赋与人才智慧,悄然重塑戈壁农业的基因。

精准发力,擦亮富硒土地“金招牌”

2024年10月,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中国地质学会公布第四批天然富硒土地认定结果,山丹县2159.89亩土地赫然在列,成为甘肃省首块获得国家认证的绿色富硒耕地。

这块“国字号”招牌的获得,凝聚着专家人才的长期耕耘与精准发力。回溯历程,甘肃地质调查院在2007至2018年的系统调查中,率先发现山丹县清泉镇土壤硒资源丰富,平均硒含量达每公斤0.42毫克,最高可达每公斤1.48毫克,远高于硒标准阈值。2023年,山丹县迅速成立富硒产业开发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并进一步检验论证,县委组织部充分发挥人才引领支撑作用,组织农业人才团队编制《山丹县富硒土地认定实施方案》,系统整理地质调查数据,推动申报认证工作高效开展。

“我们要把最精干的人才力量配置到产业攻坚一线,确保申报工作万无一失,为擦亮山丹县富硒品牌提供坚强人才支撑。”山丹县委人才办有关负责人说。在山丹县委、县政府有力保障和人才团队全力攻坚下,这片富含“硒”望的沃土成功跻身国家级认证行列,为后续产业开发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

把脉定向,筛选富硒作物“优等生”

手握“富硒”这把金钥匙,如何让这片土地产出更高价值?科学选育是关键。2024年4月,一份来自甘肃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的检测报告,让山丹县拔尖人才、种子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张忠福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送检的富硒芦笋样硒含量达标,确认了这片土地发展富硒蔬菜的巨大潜力。

以张忠福为首的农技专家人才团队,将科研阵地扎在了田间地头,试验田中50个马铃薯品种标识牌林立,农技人员严格按照株距、播深要求精准播种,开展了一场规模化的富硒农作物“选秀”实验。“我们要筛选出产量高、品质优,且对当地富硒土壤吸收转化利用效率高的品种。”张忠福解释道。

近年来,该县柔性引进中国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专家人才70多名,指导本土人才团队试验选取了小麦、大麦、玉米等10种作物、50个品种,在试验田进行系统化种植评价与认定。通过试验评估、样品比对,为大规模推广种植最适宜当地环境、转化效率最高的富硒农作物品种提供科学依据,让富硒土地的资源优势稳步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潜力与生态价值正加速释放。

智赋增收,激活富硒产业“强引擎”

在绿色富硒蔬菜智慧化示范基地里,富硒西兰花采收正酣。满载“硒”望的菜筐发往广东、上海等地,这背后,是智慧农业与富硒资源的完美融合,更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生动体现。

“我们立足天然富硒资源禀赋,从引品种、建基地、优技术、强示范着手,加快智慧农业转型步伐。”陇原青年英才、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张连瑞表示。依托“富硒强农+科技惠农”模式,该县组建高原夏菜重点产业专家服务团,围绕富硒农作物开展品种筛选、绿色防控、节水滴灌等试验示范,富硒蔬菜基地所产的富硒西兰花硒浓度高达282毫克/千克,亩产可达7000斤,品质与产量实现同步跃升。

技术的成功应用离不开机制的支撑。该县持续优化“基地+农户”联农带农机制,前后共选派67名专家人才、117名科技特派员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与服务,解决技术难题80余项,培训“土专家”“田秀才”4000多人次,不仅保障富硒作物种植基地高效运转和产品品质如一,更使本土人才深度融入产业链,共享产业发展红利,仅2025年上半年,该产业就带动周边务工收入超50万元,为当地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农民增收注入持久动力。

硕果盈枝,擘画富硒发展“新图景”

在专家人才的智力浇灌下,山丹县富硒产业的种子破土成苗,结出累累硕果。富硒西兰花基地里,工人已在邻近地块热火朝天地抢栽二茬幼苗。“这种‘采收即种’的模式,让土地几乎没有空档期,效益自然翻番。”基地负责人徐烯介绍道。

依托人才专家团队的科学规划和精准施策,山丹县富硒产业根基日益坚实。该县打造13个乡村振兴人才工作站,组建6个专家服务团,深入一线开展技术帮带指导服务,“耀汗子”富硒黑小米、“焉支雪”东乐富硒面粉分别斩获国家绿博会金奖、入选“甘味”品牌,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高原夏菜产业在富硒加持下迅速“开疆拓土”,建成千亩西兰花种植基地3个、千亩芦笋基地3个,辐射带动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6.4万亩、产量达15万吨。同时积极拓展线上线下多元销售渠道,通过电商直播、线下产销洽谈会等吸引外地客商大宗采购,依托完善的冷链物流运输体系,将富硒西兰花、芦笋等产品出口到江浙沪和港珠澳大湾区乃至东南亚地区,形成了“本地市场+省外批发+国际出口”的全域销路网络,实现从“种得好”到“卖得俏”的跨越。

“我们将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强化人才支撑作用,着力构建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富硒产业链,做大做强区域品牌,切实以产业振兴助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支撑。”山丹县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

一方富硒土,万千“硒”望田。下一步,山丹县将持续以人才和资源双轮驱动,深化产才融合,使特色产业真正托起群众的致富“硒”望路,绘就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欢迎全省各地的通讯员踊跃投稿:mrgstx@163.com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