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要闻
新闻墙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更多
文化专栏
新闻排行
滚动新闻
RSS订阅
热门标签
投稿
古香古色的甘肃张掖南华书院
不论是甘泉书院,还是觻得书院、南华书院,它们作为甘州最早的“高等学府”,是地方文脉传承发展的一个重要支点,也是培养地方人才的摇篮,不论如何改朝换代,文化薪火总是绵延不断。
2017年4月17日 10:23
/张掖
/南华
/甘肃
/书院
甘肃敦煌莫高窟的睒子本生故事画
在很久以前有一位名叫一切妙的菩萨,他看到迦夷国有一对善良的盲夫妇没有子女,便转生投胎成了他们的儿子,名叫睒子。
2017年3月29日 15:24
/莫高窟
/子本
/敦煌
/甘肃
/故事
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铁芯子传承面临瓶颈
铁芯子是在兰州市皋兰县流传的一种民俗文艺活动,是皋兰社火中最有特色的一种表演形式,早已被列入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7年3月29日 15:22
/铁芯
/非物质文化
/甘肃
/瓶颈
/遗产
甘肃庆阳北石窟寺文化生态旅游区将于6月投入运营
庆阳北石窟寺文化生态旅游区项目将于6月1日投入运营。
2017年3月29日 15:18
/庆阳
/石窟寺
/甘肃
/旅游区
/将于
“兰州三宝”之一葫芦上的微观世界
刻葫芦、牛肉面和羊皮筏子,被坊间称为“兰州三宝”,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是独具特色的民间技艺。一般雕刻的葫芦用于观赏、馈赠、收藏等皆可。坊间有:“吉祥葫芦牛肉面,羊皮筏子赛军舰”的说法。
2017年3月24日 10:49
/三宝
/兰州
/葫芦
甘肃夏河拉卜楞寺首次启动古建油饰彩绘修复
甘肃夏河县文广局23日披露,当地于近日正式启动拉卜楞寺古建油饰彩绘保护修复工程,将在年底前完成夏卜丹佛殿、弥勒佛殿、白伞盖佛殿、白度母佛殿等修复。
2017年3月24日 10:16
/拉卜楞寺
/夏河
/古建
/甘肃
/彩绘
甘肃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环县道情皮影搬演古典名著
道情皮影是中国戏曲活化石,道情音乐有69个曲牌,分打击乐谱,大开板与弦乐曲牌等,用比较炫的动漫表现出来,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
2017年3月24日 10:01
/环县
/道情
/皮影
/非物质文化
/甘肃
甘肃陇南境内新发现四处茶马古道摩崖石刻
近日,甘肃陇南徽县境内新发现四处有关陇南茶马古道的摩崖石刻,其中两处被认定为明代石刻,为陇南境内茶马古道再添新证。
2017年3月23日 10:44
/陇南
/新发
/摩崖
/茶马古道
/甘肃
甘肃兰州黄河边上精巧老技艺纸扎彩灯的坚守者:魏公福
这些年来利用各种现代技术的大型灯展在各大城市已成一项固定的文化“年菜”,而传统的手扎彩灯却渐渐被人遗忘。在兰州皋兰县什川镇的万亩梨园内,扎了一辈子彩灯的魏公福却丢不下这门不挣钱的手艺。
2017年3月23日 9:21
/皋兰
/黄河
/兰州
/彩灯
/甘肃
甘肃临夏和政古动物化石之六项世界之最
专家们认为,和政发现的这一体形似羊、头部构造接近麝牛的动物,目前在世界上还是独一无二的发现。这可能表明,亚洲才是北美麝牛的真正起源地。
2017年3月22日 16:08
/和政
/临夏
/甘肃
/世界
/石之六
甘肃乡村记忆:温暖的土炕
炕也叫火炕,它是用土坯和掺了麦壳的泥砌就,外留炕眼,用于烧炕取暖。
2017年3月22日 9:40
/土炕
/甘肃
/乡村
/记忆
敦煌莫高窟的尸毗王本生故事画
莫高窟第275窟北壁中层的尸毗王故事画为单幅式,人物简单,带有浓厚的西域风格。佛经中说,释迦牟尼在前世曾有许多救度众生的善行,其中尸毗王割肉贸鸽的故事最能体现佛陀对弱小生命的爱护。
2017年3月22日 9:13
/本生
/莫高窟
/尸毗王
/敦煌
/故事
甘肃姚守中:古老铁匠技艺最后的“守艺人”
大火炉里引上火,手拉风箱呼呼作响,火苗伴着节拍欢呼雀跃,锤声叮当铁花飞溅,炙热的铁器放入清水,“哧”的一声白烟腾起……打铁是一种传统锻造工艺,机械制造业一路高歌,这门老手艺已濒临失传。
2017年3月21日 16:33
/甘肃
/铁匠
/技艺
/艺人
/姚守
姜维故里甘肃天水农家拳之探访
甘谷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姜维的故里。千百年来,姜维加鞭枪、姜维黄龙带把枪,鞭杆套路太子游四门,徒手拳套路护膝捶、黑虎拳……一代代崇文尚武的甘谷人把姜维武术套路传承延续,发扬光大。
2017年3月21日 16:10
/天水
/武魂
/甘肃
/故里
/农家
甘肃地方戏曲部分“熊猫”剧种亟待“抢救”
甘肃省对地方戏曲剧种进行的最新普查结果显示,在全省有记录的13个地方戏曲剧种中,有3个本土剧种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亟待“抢救”。
2017年3月21日 10:45
/剧种
/熊猫
/甘肃
/戏曲
/部分
白银民族风情浓郁的黑虎古调传新意
在白银市会宁县郭城驿镇,有这样一曲古调,它绵延着蒙古族后裔600多年的情愫,回荡着历史滚滚烟尘中永远抹不去的记忆。
2017年3月13日 10:20
/黑虎
/白银
/民族风情
/新意
/古调传
兰州八旬老人的“荷包相赠”之路
83岁的滕维雳戴着老花镜,正在“加班加点”地赶制新的一批荷包,她要赶在高考之前,缝制完成,将它们亲手送给走入考场的学生,为他们送上“金榜题名、前程远大”的美好祝愿。从十三年前开始,这是她每年必须要做的事情。
2017年3月13日 9:45
/兰州
/之路
/荷包
/老人
朱成瑛和他的兰州地方彩绘
有观点认为兰州的古建筑彩绘形成气候大概是在明朝,至于棺木彩绘也算得上是有些历史的了,倘使追溯独特的“兰州花棺材”的起源,据说同样可追至六百多年前的大明朝。
2017年3月13日 9:42
/兰州
/彩绘
/地方
/朱成瑛
兰州大学生着汉服赴花朝节活动
3月11日,农历二月十四,恰逢花朝节前夕,在地球上很多美丽的地方,有一群华夏儿女穿着汉服齐聚花间,拜祭十二花神,共赏春色。兰州文理学院宫徵汉服社一行人在五泉山参加了一场汉服外拍的摄影活动。
2017年3月13日 9:11
/兰州
/大学生
/活动
甘肃剪纸艺术家叶长友:用剪纸技艺展示甘肃特色文化
出生于江苏扬州,现居兰州市。从小得到扬州剪纸大师张永寿和父亲剪纸艺术的传授。部队转业后到兰州某学校任美术教师。
2017年3月10日 13:11
/甘肃
/剪纸
/特色文化
/技艺
/艺术家
宁县:康家岭人的非遗梦
康家岭深厚的人文底蕴、戏曲底蕴、民俗底蕴,使这项传统的民俗表演能够得以传承,也是农耕文化的深刻反映。
2017年3月9日 10:05
/宁县
/家岭
游客体验平凉市泾川县凤凰村窑洞民俗文化
泾川县加大乡村旅游推介力度,着眼陇东特色,突出历史文化,目前以凤凰村为代表的民俗村旅游,已成为当地的富民产业。
2017年3月9日 9:22
/平凉市
/凤凰村
/泾川县
/窑洞
/民俗文化
剪纸艺术家叶长友:用剪纸技艺展示甘肃特色文化
叶长友出生于江苏扬州,现居兰州市。从小得到扬州剪纸大师张永寿和父亲剪纸艺术的传授。部队转业后到兰州某学校任美术教师。1996年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
2017年3月9日 9:17
/特色文化
/甘肃
/剪纸
/技艺
明清甘肃戏班一段多彩的记忆
明清时期的甘肃戏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业余到职业,走过了一条极不平凡的道路。这段历史,是一卷斑斓的画,是一首流韵的诗,也是一段多彩的记忆。
2017年3月8日 9:24
/戏班
/甘肃
/记忆
甘肃独有少数民族肃南裕固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裕固族民俗
裕固族人传统服饰多为高领、大襟有衽的长袍,男子束红蓝腰带,佩戴腰刀、火镰、小佛等,妇女高领长袍下摆开衩,衣领、袖口、衣衩、襟边绣着花边。
2017年3月6日 14:49
/裕固族
/肃南
/非物质文化
/甘肃
/少数民族
甘肃庆阳正在消失的老手艺——拉板糖
在五彩糖果中,拉板糖虽没有耀眼的外衣裹体,芝麻的芳香放出沁人心脾的味道,吸引着过往的人们。
2017年3月4日 11:56
/庆阳
/甘肃
/手艺
/正在
中国古代城市天水秦安“多士坊”胡家巷面貌
多士坊位于兴国寺与文庙之间,这些地方无不是人文荟萃、景色独具之地,是秦安昔日兴盛历史的见证,和人文蔚起的生动缩影。这个历史街区和古建民居具有陇右地方特色,是打造秦安兴国寺——文庙——明清一条街——泰山庙文化之旅的重要资源。
2017年3月3日 11:56
/胡家
/多士
/天水
/秦安
/中国
老行当日渐衰落 说说铜城白银街头的修表匠
手表,是百姓财富和身份的象征,技艺高超的修表师傅也因此风光无限。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修表这一行当似乎与我们的生活渐行渐远。修表,成为了留在旧时光里的老手艺。
2017年3月3日 11:51
/白银
/铜城
/行当
甘南迭部藏区民间“捉鸟”习俗
在迭部藏区民间存在着一种与众不同的习俗,那就是过年时的“捉鸟”习俗,这种“捉鸟”习俗在如今的藏区非常罕见。
2017年3月3日 10:56
/藏区
/甘南
/迭部
/习俗
/民间
天水伏羲庙面向全国征楹联
2月28日,天水市博物馆面向全国发出“征联令”,决定在2017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太昊伏羲大典前夕,以伏羲文化为主题,为天水伏羲庙征集一批优秀楹联佳作镌刻悬挂。
2017年3月2日 11:09
/天水
/伏羲
/楹联
/面向全国
上一页
1 ...
34
35
36
37
38
39
下一页
栏目导航
甘肃文化要闻
文化产业
政策解析
地方动态
文化名人
文化旅游
评论观点
文化活动
影视产业
甘肃文艺界
书画收藏
民俗非遗
文化教育
创意产业
文艺演出
新媒体
西部地理
文明甘肃
乡村振兴
招投标信息
资讯中心
推荐阅读
天祝县第七届大红沟乡村旅游推介会开幕
武威市以多彩活动激发文旅消费新热潮
芦水湿地鸟翩跹
扁都口的油菜花
祁连“9号公路”入选中国最美自驾线路
提升游客体验 打造重要旅游目的地 兰州市扎实做好旅游服务保障工
祁连山交响音乐会在山丹举行
第十三届陇南乞巧女儿节新闻发布会召开
《庆阳历史文化大观丛书》出版发行
武威籍诗人刘山再度入选“甘肃诗歌八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