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甘肃“非遗”集结敦煌 重现三千里丝路历史记忆
一场以甘肃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展演对象的《丝路记忆》宣传展示活动10日在敦煌启幕,内容之丰富,时间之持久,在甘肃尚属首例。
2017年7月5日 10:56 /敦煌 /千里 /甘肃 /丝路 /记忆
甘肃河西宝卷:说唱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河西宝卷是中国说唱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它作为河西走廊群众的精神寄托和重要的文化娱乐方式,历经数百年而不衰,说明了它的价值所在。
2017年7月5日 10:50 /宝卷 /河西 /甘肃 /奇葩 /说唱
甘肃民俗绝技“打铁花”亮相敦煌
近日,甘肃敦煌对敦煌曲子戏、敦煌民间小调、敦煌秧歌、敦煌社火等传统剧目进行了挖掘整理,并编排了一台以丝绸之路上的千古绝技——“打铁花”为主线的敦煌民俗文化艺术表演,将于7月中旬与中外游客见面。
2017年7月5日 10:38 /敦煌 /打铁 /甘肃 /绝技 /民俗
甘肃兴隆山“六月六传统文化庙会”开幕
 国家AAAA级风景区甘肃省兴隆山进入融传统文化、生态旅游、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火热”季节,一年一度的“六月六传统文化庙会”正式拉开序幕。
2017年7月3日 9:56 /兴隆山 /甘肃 /庙会 /传统文化
中国非遗考古之甘肃古代兵器
在中国文物中,有一种出现最早、使用最多、威力最强、持续最久的器物,这就是兵器。
2017年6月29日 11:06 /甘肃 /遗物 /兵器 /中国
甘肃敦煌莫高窟——崖壁上的意象
莫高窟是我们心灵的向往,崖壁之上的万千气象散发着梦的光芒,给我们无尽的想象空间,它是精神和灵魂的“香格里拉”,是生命的原点,也是破解艺术真谛的密码。
2017年6月28日 9:38 /莫高窟 /敦煌 /崖壁 /甘肃 /意象
2017“寻玉马衔山”齐家文化考察团聚焦甘肃临夏
由中国收藏家协会学术研究部主任古方带队,全国各地的30多位玉器专家学者和玉器收藏爱好者共同参与的2017“寻玉马衔山”齐家文化考察活动考察团参观考察了甘肃全国唯一一座以齐家文化命名的博物馆——齐家文化博物馆。
“寻玉马衔山”齐家文化考察团参观甘肃定西众甫博物馆
甘肃定西众甫博物馆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馆藏石器、玉器、彩陶、青铜器等各类文物1500余件,其中,三级以上的珍贵文物多达567件。
甘肃肃北县非遗项目在“敦煌国际特色馆”亮相
连日来,酒泉市肃北县蒙元文化特色手工产品展开展,极具蒙古族文化特色的手工产品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赏。
2017年6月19日 9:37 /肃北 /敦煌 /甘肃 /特色 /项目
甘肃兰州艺人刻画“百态”葫芦
近日,在兰州文化创意产业园内,兰州艺人丁永莲展出自己的创意葫芦,供市民参观。她将葫芦雕刻与漫画二者结合起来进行创作,作品涉及人物漫画、环保宣传、寓言故事等,形象生动,趣味十足。
2017年6月16日 10:27 /兰州 /甘肃 /百态 /葫芦 /艺人
甘肃民间艺人剪刀作画展现乡土情结
连日来,甘肃庆阳艺人史婷在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里秀起剪纸绝活,不需要构图她便可以即兴剪出西北窗花、人物、花鸟等题材多样的作品,其中以表达黄土高原乡土情结为主的作品居多。
2017年6月16日 10:20 /甘肃 /乡愁 /剪刀 /艺人 /民间
甘肃省主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举办
6月10日是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甘肃省文物局在五泉山广场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甘肃省主场活动。
2017年6月12日 9:24 /甘肃省 /遗产 /主场 /自然 /活动
甘肃各地“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举行系列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
6月10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中国文物资源大省甘肃各地举行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系列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
2017年6月12日 9:22 /遗产 /文化 /甘肃 /自然 /宣传
甘肃陇南龙凤桥西北古廊桥艺术的美丽遗存
建在甘肃陇南康县平洛镇团庄村东头涧沟急流上的龙凤桥,是西北古廊桥建筑艺术的典范。它初建于明洪武三年,清光绪甲辰年重建,2003年7月团庄龙凤桥被列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2017年6月9日 9:44 /陇南 /桥西 /廊桥 /甘肃 /龙凤
甘肃定西农民艺人传统艺术作品“大集合”
被誉为“中国剪纸艺术之乡”的甘肃定西举办了“首届剪纸艺术精品展”,当日汇集了定西民俗、礼仪、农耕等传统文化以及红色记忆为内容而创作的250余幅剪纸作品,创作者都是当地农民。
2017年6月8日 10:06 /定西 /大集 /甘肃 /艺人 /农民
国家“非遗”兰州太平鼓进校园
兰州太平鼓舞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素有“天下第一鼓”之称,2006年被列入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7年6月7日 9:08 /太平鼓 /兰州 /校园 /国家
甘肃裕固族传统服饰展现民族文化魅力
2008年,裕固族服饰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裕固族人平时身着改良的便装,只有在重大节庆或者接待游客的场合才穿着盛装。
甘肃兰州端午传承文化让端午棕香情也浓
“老兰州”讲述端午节:并不仅是“吃粽子”那么简单
2017年5月31日 9:14 /兰州 /甘肃 /文化
甘肃敦煌艺术贴入都市时尚生活
敦煌文化元素化、产品化,文创产品创意化、功能化、品牌化、国际化、线上线下一体化,才能让敦煌文化“活起来”走出去,助力敦煌文化复兴发展。
甘肃戏曲世家的秦腔情缘
甘肃人好秦腔,好得那么真诚、那么实在,正因为如此,甘肃观众看戏的品位高,要求多。
2017年5月26日 12:44 /秦腔 /甘肃 /戏曲 /世家 /情缘
甘肃端午香包传承传统民俗特色
随着端午节的临近,兰州市各大商品市场、超市、街边商户都开始销售各类香包。
2017年5月26日 12:37 /香包 /甘肃 /民俗 /传统 /特色
甘肃天水甘谷大像山石窟危岩体启动加固工程
大像山石窟位于甘谷县城西南,是古丝绸之路上甘肃东南部的重要石窟文化遗存,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7年5月26日 12:20 /天水 /甘谷 /岩体 /甘肃 /石窟
庆阳花馍馍:民俗民风浓缩一室乡愁乡情萦绕于心
甘肃各地的面食花馍……陇原民间民俗浓缩成一桢桢精美的图片,好像在静静诉说着一个个古老的故事,勾起每个人心中的乡愁乡情。
2017年5月25日 10:29 /民俗民风 /乡情 /乡愁 /浓缩 /于心
甘肃民间民俗影像展 呈现丝路文化独特魅力
5月24日,首届丝绸之路(甘肃段)民间民俗影像展在甘肃省艺术馆开展,当地10位摄影师围绕丝绸之路甘肃黄金段的民间民俗,通过影像呈现甘肃丝路文化带的独特魅力。
2017年5月25日 10:08 /甘肃 /丝路 /民俗 /影像 /民间
甘肃天水民俗博物馆展示传统婚俗婚礼
天水民俗博物馆在国际博物馆日举办“传承民俗文化,品味古宅雅韵”社会公益文化活动,旨在通过传统婚俗婚礼表演和看秦腔、观皮影戏等活动,再现秦州区南宅子这一古色古香明代大院里的娶亲民俗文化。
2017年5月24日 11:23 /天水 /婚俗 /甘肃 /民俗 /博物馆
5月3日是农历四月初八,又迎来佛教节日“佛诞节”。甘肃甘南藏区民众用燃酥油灯、携儿带女转经筒、布施钱财、放生鱼鸟牛羊等方式祈福风调雨顺、众生安康。
2017年5月4日 9:30 /拉卜楞寺 /甘肃 /学府 /世界
甘肃山丹校园设民间艺术课程弘扬承袭传统文化
甘肃省山丹培黎学校启动“民间工艺进校园”主题特色课活动,学生们利用美术课和每周课余时段,参加由老师和民间工艺师教授的剪纸、烙画、折纸等手工艺“传承班”,学习、传承民间手工技艺,使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甘肃藏乡舟曲举办传统“跑马节”文化活动
跑马节”民俗文化活动日前在甘肃藏乡舟曲县举办,十余个村寨的藏汉群众身穿节日盛装,驱马牵骡,披红挂绿,汇聚“坪定关”赛马练兵、禳灾祈祥。
2017年5月2日 10:01 /舟曲 /文化活动 /传统 /肃藏乡
敦煌壁画内外劳动者的千年“孤守
举世瞩目的文化艺术宝库敦煌石窟,以及传承千年的灿烂敦煌文化,都承载着无数无名劳动者的默默付出和千年不辍的“孤守”。敦煌石窟的营造者、壁画上的劳动者、敦煌石窟的守护者,构成了敦煌壁画内外的“劳动场景”。
2017年5月2日 9:52 /敦煌壁画 /劳动者
海外媒体刊文盛赞甘肃
近日,甘肃皋兰县4至8岁的小男孩、小女孩装扮成故事中的人物,在空中表演“非遗”绝技“铁芯子”。这是流传于当地的一种古老民间艺术,被海外多家媒体刊文报道。
2017年4月19日 10:10 /铁芯 /刊文 /甘肃 /绝技 /媒体
  • 1 ...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