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育兵
当“Pr80”成为社交平台上的暗语,当“嗑药”被扭曲为寻求刺激的方式,普瑞巴林这类本用于缓解病痛的处方药,正悄然侵蚀部分年轻人的身心健康。中青报调查揭示的现状触目惊心:有人一次服用47片,有人将其当作“糖豆”天天食用,更有人陷入戒断困境难以自拔。这场由滥用处方药引发的健康危机,引发人们多层次的深入反思。(11月25日《中国青年报》)
普瑞巴林滥用的危害是多层次、全方位的。从医学角度看,过量服用会导致嗜睡、幻觉、呼吸抑制甚至危及生命;从社会角度看,它催生了隐秘的药物依赖群体,埋下公共健康隐患;从个人发展看,它让本该充满朝气的青春陷入药物控制的泥潭。那些在网络上求助的年轻人,用亲身经历印证着一句真切的警告:为寻求快感过量服用极易上瘾,而戒断过程异常艰难。
处方药能够如此轻易流向市场,监管体系和电商平台确实难辞其咎。记者亲测发现,仅通过选择“带状疱疹”等虚拟病症,就能在多家电商平台“曲线”购得普瑞巴林。故此,亟需建立统一的电子处方平台,严格限定线上开方范围,加强多部门联动监管。广东、湖南等地已开展查处行动,这无疑是正确的方向。
然而,再完善的监管若失去个人的配合,也难奏效。成功戒断的赵鹏就如是忠告:“自己都不想走出来,找再多人帮忙也没用。”年轻人选择滥用处方药,背后往往是精神空虚、好奇心驱使和对生活压力的错误应对。有滥用药物者坦言,服药是因为“日子过得很空虚”,这种心灵的空洞绝非药物所能填补。将责任完全推给外部环境,无异于放弃对自己人生的主导权。
年轻是资本,但资本需要善用。尝试新鲜事物是青春的特权,但这种尝试应当以有益个人发展为前提,而非以健康为代价的冒险。面对未知领域,年轻人需要树立敬畏之心——敬畏生命、敬畏健康、敬畏规则。这种敬畏不是束缚,而是确保人生航向不偏轨的罗盘。对可能成瘾的药物,最好的态度就是“拒绝任何形式的尝试”,因为一旦迈出第一步,就可能坠入难以回头的深渊。
处方药滥用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游戏。当监管层面加快“踩刹车”的同时,每个年轻人都该反躬自省:是否过于依赖外在刺激来填补内心?是否在追求新鲜感时低估了风险?是否真正承担起了对自己生命的责任?药物的诱惑或许强烈,但一个清醒、自律的灵魂永远是最有效的解药。青春的篇章应当用奋斗与成长书写,而不是被药片控制的人生所定义。




甘公网安备 62010502000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