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知识产权织就“护云衣” 镇原非遗剪出“新霓裳”

来源/ 每日甘肃网 作者/ 通讯员 姚海涛 米英 时间/2025-11-25 12:25:47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姚海涛 米英

当千年剪纸技艺邂逅现代时尚设计,当古朴纹样漫步于巴黎街头,一场由知识产权保驾护航的非遗创新实践,正在陇东大地上焕发夺目光彩。近日,由镇原县文化馆倾力打造的非遗创新项目“剪云裳”再传佳音,其在知识产权保护与非遗传承发展方面的成功探索,为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活化利用提供了“镇原样板”。

筑牢产权“盾牌” 激活创新源头活水

“剪云裳”项目自立项生之初,便将知识产权保护置于核心位置。镇原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积极履职,指导项目构建了涵盖专利、商标、版权等在内的全方位、系统性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通过对剪纸纹样、服装版型等创新要素进行精准的法律确权,不仅有力保障了创作成果的合法权益,杜绝了“山寨仿冒”的生存空间,更如同为非遗创新披上了坚实的“护云衣”,让创作者能够心无旁骛地投入艺术探索,为项目的市场化、品牌化运作奠定了牢固法治根基。

融合古今“匠心” 绽放非遗时代华彩

项目深度挖掘庆阳剪纸艺术瑰宝,以已故剪纸大师祁秀梅的经典纹样为蓝本,大胆创新,将传统剪纸的镂空意境、吉祥寓意巧妙融入现代服装设计语言。自2024年4月在天水市惊艳首秀后,“剪云裳”系列服饰已在全国40余座城市巡回展演,累计吸引全网关注超500亿次,创造了现象级的文化传播效应。其先后荣获文化和旅游部、甘肃省文化和旅游部厅多项表彰,并摘得甘肃省非遗创新发展“杰出贡献奖”,充分证明了“非遗+设计”融合模式的强大生命力。

健全传承“链条” 凝聚持续发展后劲 

作为庆阳剪纸的责任保护单位,镇原县文化馆不仅注重创新,更不忘根本。通过持续举办剪纸培训班、建立标准化传习所,累计培训传承人超3000人次,确保了古老技艺的代际相传。在创新层面,项目成功打通了“创意设计-知识产权确权-产业应用转化”的完整链条,有力推动了非遗从“指尖技艺”向“指尖经济”的实质性跨越,形成了保护与发展的良性循环。

展望未来“蓝图” 志在更广阔天地

借力日前“剪云裳”元素成功亮相巴黎的东风,项目未来发展蓝图愈发清晰。镇原县将继续深化部门协作,进一步强化版权登记、商标布局与专利申请工作,构建更为密不透风的知识产权保护网。同时,东方婚礼系列、儿童服饰、校服等新品研发已提上日程,市场空间将持续拓展。

法治护航,文脉绵长。镇原“剪云裳”项目以其卓有成效的实践雄辩地证明,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非但不是传统的枷锁,反而是激发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核心引擎。在知识产权的护航下,这项源自黄土地的指尖艺术,正自信地走向世界舞台,剪出属于这个时代的绚丽霓裳。

欢迎全省各地的通讯员踊跃投稿:mrgstx@163.com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