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合力织就微短剧版权保护网

来源/ 作者/ 时间/2025-11-25 10:21:37

“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达6.62亿,市场规模也超越电影票房,成为内容消费的新赛道。微短剧发展呈现题材多元化、制作精良化、产业传播力显著提升的趋势。”近日,《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5》蓝皮书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发布,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网络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邓珏霜在会上分享了微短剧发展的相关数据。

近年来,网络视听文艺蓬勃发展,其中微短剧对推动文艺创新、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微短剧不仅带动了视听文化新消费,更以“微短剧+”赋能千行百业,展现出数字时代中国视听产业的蓬勃生机。与此同时,微短剧版权问题也浮出水面。微短剧创作与保护,成为业界热议的话题。

打造精品力作

随着微短剧市场的不断拓展,用户需求日益多样化和精细化,精品内容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已成为决定微短剧行业能否长远发展的核心要素,引发业界广泛探讨。

“内容质量的提升,是产业升级的引擎。”10月29日,2025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微短剧论坛在北京举行,红果短剧总编辑乐力在会上表示,红果短剧不断提升平台审核标准,鼓励创作者打磨剧本,更加注重剧情逻辑性、人物丰满度和故事内涵。特别是在制作层面,制作团队注重场景搭建、服装道具、拍摄剪辑等环节,涌现出一批精品内容。同时,微短剧正在从“小众娱乐”走向“大众刚需”,如女性创业题材微短剧《弄潮》、年代爱情微短剧《东北爱情故事》等,在满足观众多样化需求的同时,也实现了微短剧内容的创新与突破。

点众科技作为从网文领域切入微短剧的行业代表,旗下的“点众快看”年产量达千部,旗下平台“河马剧场”月活用户超6000万,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点众科技执行总裁李江在此次论坛上表示,点众科技重视作品品质,如出品的《西城无小事》以社区民警的日常工作为切入点,展现基层工作者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所付出的努力,传递出温暖与正能量;《东坡先生赶考记》讲述古代文人苏东坡的故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两部作品通过“小人物看大时代”的叙事方式,在收获良好社会反响的同时,也赢得了市场的认可,还双双入选2025年中央宣传部优秀微短剧创作扶持计划。

不仅如此,各地也积极支持精品微短剧创作。在北京,微短剧产值规模达到336亿元,占全国总量近三分之二。在此次论坛上,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司马红表示,内容是微短剧的核心生命力,北京将始终坚持微短剧精品化战略,发挥好专项扶持资金和“一会一赛”引领撬动作用,鼓励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创作实践深度融合,创作更多题材多元、顺应大众情感、承载时代价值的微短剧标杆力作。

长沙也重视微短剧行业发展,致力于打造中部地区微短剧产业基地。11月5日,2025马栏山版权保护与创新论坛在长沙举行,会上发布了《长沙市关于支持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该措施从标杆基地打造、精品创作、企业引培、科技赋能、出海推广及要素保障等六大方面推出十条支持举措,以真金白银助力长沙微短剧产业发展。其中,在精品创作上,设立专项创作基金,鼓励本地创作者与企业打造具有湖湘特色的微短剧精品。

形成保护合力

近日,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微短剧著作权侵权案件,判决认定微短剧《将军!夫人她请旨和离了》擅自改编热门网络小说《桃花马上请长缨》,侵犯了其改编权、摄制权及信息网络传播权,判决出品方广州三某公司等赔偿权利方25万元,目前该判决已生效。

类似的案例并不鲜见。在2025马栏山版权保护与创新论坛上,中华版权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雨佳指出,微短剧创作和上市周期短,亟需提升版权保护快速反应能力。长沙市版权协会会长何非常也表示,当前微短剧产业正处于爆发期,同时抄袭乱象和剧本同质化问题也不断出现,迫切需要构建全流程、全链条的版权服务体系,通过 IP确权、金融支持、大平台交易、版权保护等多重机制,提升行业整体价值。

在业界,版权保护的主动防控意识也在不断提升。天择微链版权负责人李靓介绍,该平台建立了“事前确权-事中监测-事后维权”的全流程版权保护机制,事前通过区块链技术对剧本、分镜等创作成果进行即时存证确权,对接省级版权登记平台,实现1个工作日内快速登记;事中利用AI监测系统对全网平台进行24小时巡查,一旦发现侵权线索立即固定证据;事后联合各大视频平台建立快速下架通道,最快可在2小时内完成侵权作品下架,最大限度实现快速止损。

版权保护从来都不是单一主体的“独角戏”,而是需要政府部门、司法机关、行业协会、企业、创作者等多方协同发力的“交响乐”。为凝聚行业共识、整合保护资源,在2025马栏山版权保护与创新论坛上,马栏山微短剧反盗版联盟正式宣告成立,包括湖南金鹰卡通传媒有限公司、湖南东麟影视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天择微链等在内的12家涵盖内容创作、版权服务、平台传播等领域的企业现场签约加盟。据介绍,该联盟将搭建行业版权信息共享平台,建立侵权线索快速响应机制,开展版权保护培训与宣传,形成行业自律与联合维权的强大合力,为微短剧版权保护注入新的活力。

版权是创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于高度依赖内容创新的微短剧行业而言,更是如此。唯有持续筑牢版权保护的“防火墙”,才能激发全行业的创新活力,推动微短剧行业向“精品化、专业化、国际化”的方向稳步迈进。(记者 侯伟)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