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陇西县首阳镇中药材种植的“良方”和“良技”

来源/ 定西日报 作者/ 时间/2025-11-25 09:57:54

陇西县首阳镇中药材种植的“良方”和“良技”

新定西·定西日报记者 文雪娅

近日,陇西县的山塬间药香弥漫。陇西县首阳镇万亩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里,采挖机轰鸣作响,一垄垄粗壮结实的黄芪破土而出,工人们紧随其后进行分拣、装车,一派繁忙景象。

“今年又是丰收年!你看这黄芪,条秆粗壮、色泽鲜亮、药效成分高,是市场上的‘硬通货’。”禄万斌随手拿起一根刚采挖的黄芪,脸上洋溢着喜悦。他告诉记者,今年的鲜货亩产预计超过1800公斤,几乎是前些年的两倍。

这份丰收的喜悦,源于“靠天吃饭”到“科技种植”的深刻变革。陇西县自古就是中药材的重要产区,但过去农户多种植传统品种,管理粗放,产量和品质都不稳定。近年来,当地将发展中医药产业作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决策部署的重要抓手,引导像禄万斌这样的种植大户率先走上标准化、科技化的转型之路。

转型之路,成于“良种”和“良法”的双轮驱动。禄万斌在县农技中心指导下,栽培由科研院所培育的黄芪、党参等道地药材新品种,这些品种抗病性强、产量高、有效成分稳定。更让他安心的是,全镇建成了覆盖万亩基地全域的引水上山工程,实现了“路相通、渠相连、水到田”,彻底改变了十年九旱、靠天吃饭的历史。同时,当地还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肃农业大学和省市县行业部门技术专家团队,为农户开展病虫害防治、保墒防涝等技术科普。

为提升产业化组织程度,当地创新实施“六统一分”的模式,即统一技术支持、统一农机服务、统一政策支持、统一田间管理、统一金融保险、统一订单收购,结合分户种植,建立起全流程品质和管控体系。“现在和大型药企谈合作,我们底气十足,都是订单生产,价格也有保障。”禄万斌说。

更让农户安心的是当地构建的“三重保障”体系。据了解,当地投入39.7万元实施千亩节水灌溉项目;通过政府分类补贴,已脱贫户补助90%、一般户补助80%,农户只需承担少量保费就能参保;同时推动28家企业与1900余户农户签订高于市场价8%的收购协议。产业的兴旺直接带动了农民增收。据统计,2025年全镇中医药全产业链规模达到100亿元以上,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大关。

望着满载黄芪的货车驶向远方,禄万斌信心满满,“明年我还要扩大种植规模!”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促进良田良种良机良法集成增效”。“这为我们推动中药材全产业链升级指明了方向。我们将立足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和悠久的种植历史,聚焦中药材产业,明确‘三化’发展方向,构建完整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发展。通过基地化种植保障原料供应和质量,集群化加工提升产业效能,品牌化销售拓展市场空间,建成西北特色中药材产业示范强镇。”首阳镇副镇长曲金昌说。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