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奏响奋进音符 书写时代答卷 ——“十四五”时期清水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来源/ 天水日报 作者/ 时间/2025-11-25 09:57:36

奏响奋进音符 书写时代答卷

——“十四五”时期清水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天水融媒记者 张彬霞 赵军霞

历史见证壮阔征程,时间镌刻奋斗足迹。

过去的五年,清水县既有工区园区特色产业齐头并进、机械轰鸣追赶订单的蓬勃活力,亦有生态疗养、中医养生的康养品牌;既有联栋大棚里采收菌菇的丰收新景,更有民生福祉节节攀升的温情画面……

过去的五年,是清水县崛起跨越的五年。五年来,全县上下坚定信心、攻坚克难,立足“农业优先型、工业主导型”发展定位,大力实施“四强”行动,扎实做好“五量”文章,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在奋斗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靶向用力奏响城乡建设“协奏曲”

重大项目建设推动经济加速增长。“十四五”时期,清水县汤峪水库项目全面建成,每年可向县城提供生活及工业用水790多万立方米,为县城居民生活和工业发展提供稳定可靠的水资源保障;全县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森林覆盖率达42%,被评为全国第六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县”“全国第六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空气优良率达95%,稳居全市第一;基础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静天高速过境段建成通车,彻底结束了清水县不通高速的历史,全县被确定为“第一批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县道X307线被评为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

五年来,清水县经济综合实力实现新跃升,发展带来的新变化随处可见。

“‘十五五’是清水县攻坚克难、厚积薄发、赶超跨越的关键期,我们将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锚定‘百亿县’发展目标,立足‘农业优先型、工业主导型’发展定位,加力推进‘四强’行动,着力打造‘一城三区两基地’。”清水县发展和改革局、县政府项目中心副主任靳文辉说。

在重点任务上,清水县将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在塑造发展新优势上实现新突破;突出工业主导,在构建新型产业体系上实现新突破;坚持农业优先,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上实现新突破;聚焦文旅融合,在构建全域发展格局上实现新突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上实现新突破;完善基础设施,在提升支撑保障能力上实现新突破;激发消费潜能,在释放经济发展活力上实现新突破;全面深化改革,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上实现新突破;建设美丽清水,在推进生态高质量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增进民生福祉,在提升人民幸福指数上实现新突破。在重大项目谋划上,将从关键产业发展等六大领域初步谋划储备项目520个,总投资1165亿元。通过积极加强对接,争取玄武岩全产业链建设、全国小麦制种大县建设、清水张家川和秦安三县天然气利用工程、碳化硅全产业链建设、薛家山抽水蓄能电站等一批标志性重大项目纳入国家及省市规划,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硬核支撑。

  精准谋划点燃工业崛起“新引擎”

眼下,位于清水县红堡镇西关工业园区的甘肃卉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机械轰鸣,一朵朵万寿菊在生产线上经过压榨、烘干、粉碎等多道程序后,加工成万寿菊颗粒。2021年12月,该公司正式成立,是集良种培育、大田种植、颗粒加工、色素深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万寿菊天然色素全产业链生产基地。

“公司作为清水县政府重点招商引资企业,积极响应政策号召,着力培育特色富民产业,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公司负责人李亮向记者介绍,今年,公司在全县18个乡镇共收购万寿菊17600多吨,预计年产值达2700万元。

“十四五”期间,清水县锚定“工业主导型”发展定位,以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核心,明确“扩总量、优结构、提效益”主线,关键目标大幅推进。主要指标高于预期,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69%,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4%,2024年工业占全县GDP的比重达到7.12%,较“十三五”末提高4.66个百分点,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到15.9%。工业企业发展壮大,新增年产值500万元以上企业25家,新增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企业5家,新增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企业5家,新增规上工业企业7家,培育省级创新型企业6家、“专精特新”企业3家、企业技术中心1家。项目建设纵深推进,实施重点工业项目36个,总投资41.58亿元,累计入库工业固投54.67亿元。投资3.6亿元,建成工业标准地2029亩、中小企业孵化园标准化厂房5栋2.35万平方米。县工业集中区跻身省级开发区。

清水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汪茂才表示,“十五五”时期,县上将以强化科技创新、优化基础设施、壮大市场主体、打造特色集群、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开放合作、推进绿色低碳、加快数字化转型“八项任务”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到2030年年底,力争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5家以上,引进培育2至3家龙头骨干企业,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4亿元,增加值达到8亿元以上,年均增速18%以上。园区入驻各类企业150家以上,规上工业企业达35家,培育形成1至2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如今,清水县凭借工业的强势崛起,走出一条具有县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特色赋能绘就农业产业“斑斓图”

初冬时节,位于红堡镇红堡村的日光大棚里,小油菜、大白菜等叶类蔬菜葱葱茏茏,长势喜人。放眼望去,现代化温室大棚整齐排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既展示着农业产业升级成效,更勾勒出乡村振兴的蓬勃图景。

“十四五”时期,清水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严格执行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狠抓粮食生产与特色富民产业培育,稳步推进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农村综合改革步伐,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三大体系”,真正实现了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了坚实步伐。

五年来,全县建设高标准农田5.4万亩,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1万亩。粮食作物年均种植面积稳定在67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18万吨以上;小麦良种繁育基地从5万亩扩展至10万亩,“兰天”系列小麦品种全国推广面积突破1.5亿亩,良种年产量达2.6万吨,为寒旱区粮食增产提供了核心支撑。始终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首要任务,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聚焦“三落实一巩固”工作重点,压实责任、健全机制、狠抓落实,累计消除风险1945户8289人,风险消除率83.3%,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特色产业规模持续扩大,食用菌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累计建成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44个,种植规模达到2000万棒;全县干鲜果园面积达48万亩,年均种植各类中药材5万亩、蔬菜10万亩,汉麻种植达5万亩,畜禽养殖总量突破143.5万头(只)。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1205家、家庭农场1723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增至12家;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59元,较“十三五”末的8252元增长3107元,年均增长8.2%。建成省、市、县级乡村建设示范村127个、和美乡村11个。完成厕所改造4.6万户,常住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5%以上。“十四五”期间,清水县被确定为甘肃省乡村建设示范县、全国小麦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被认定为全国苹果产业50强县,食用菌产业园获批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十五五’期间,清水县将秉承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为重要路径。”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冯智强说,“农业部门将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立足‘一城三区两基地’的战略定位和‘东菌西果、南药北粮、沿川设施农业’的产业布局,全力塑造‘一县三区一高地’的崭新形象。”

  记者手记:

离开清水时,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回望这片土地,记者感受到的是一种静水深流般的力量。清水县的实践表明,高质量发展并非遥远的概念,它就在一个个实实在在的项目里,在一项项助农增收的产业中,在城乡面貌一点一滴的改变里。它需要战略定力,更需要埋头苦干。清水轩辕故里,正以“十四五”的优异答卷为基石,在黄土高原的沟壑间,奋力谱写着一曲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激越篇章。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