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第三届杭州·微短剧大会上,《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5)》正式发布。这份覆盖2025年1~9月行业动态的报告,扒出了不少关键数据——
用户每天刷微短剧平均超2小时,相关企业突破10万家,海外收入半年就涨了近2倍。这些数据不仅印证了微短剧的热度,更揭开了这个行业从量增到质升的真实发展脉络。
01
政策护航与供给升级,精品化成为主流
2025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持续推进微短剧行业的规范管理,不仅发布多项管理提示,还在健全分类分层管理机制,推进《微短剧管理办法》制订。同时实施“微短剧+”行动计划,明确引导行业向精品化、大众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地方政府纷纷跟进,通过资金激励、资源整合、人才培育等方式加大扶持力度。
在政策推动下,行业供给呈现显著增长。2025年1~8月,爱奇艺、芒果TV等八大综合性视频平台上线横屏微短剧325部,同比增长24.52%。
短视频平台、小程序及微短剧应用的竖屏剧上线量更为庞大,即便剔除重新剪辑、复投的内容,预计2025年全年独立完整制作并上线的竖屏剧数量仍约为4万部。
大屏端的供给同样爆发,截至2025年9月,全国卫视频道播出微短剧94部,较去年同期增长261.5%,共有31个卫视频道参与播出,数量同比增加287.5%。
制作成本也随之提升,普通剧集制作成本普遍涨至40~70万元/部,投资超100万元的精品剧数量明显增多。
行业内逐渐形成头部化与冲量并行的制作策略,既打造高质感热门作品,也通过轻量化制作试水市场,形成以量养质、以质提量的循环。优质内容的长尾价值凸显,近六成受访者表示会重复观看喜欢的剧集。

02
用户粘性与企业规模双增长,行业信心强劲
内容品质的提升直接带动用户粘性增长。
2025年1~8月,微短剧应用人均单日使用时长已达120.5分钟,据长视频应用近两年使用时长趋势推测,这一数据或已超过长视频应用。
用户观看频率也持续提升,近八成受访者表示观看频率较去年有所增加,其中48.5%的用户每天必看,33.1%的用户2~3天看一次。庞大且忠诚的用户群体,为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企业层面同样表现活跃。
企查查数据显示,国内现存微短剧相关企业达10.02万家,2025年前9个月新注册1.68万家,同比增长12.57%。行业景气度直接反映在企业营收上,超九成受访从业者表示所在企业收入稳定或增长。
行业信心持续高涨,87%以上的受访从业者认为未来一年市场规模将保持增长,其中37.7%认为会显著增长。近九成受访从业者对行业未来持乐观态度,34.5%表示非常乐观,51.8%表示比较乐观。
这种信心源于多方面驱动,包括内容精品化转型、产业集群化发展、业态多元融合等,多重因素协同推动行业向规模化新阶段迈进。

03
商业模式重构,免费主导与生态融合并行
2025年微短剧行业的商业模式发生显著变化,免费模式成为市场主流。据预估,2025年全年免费微短剧市场规模占整体市场比例约为66.3%。
这一转变让行业竞争重心从投流效率回归到质量提升,因为免费模式下,商业回报与完播率、观看时长等指标直接挂钩,倒逼创作者更注重剧集对用户的持续吸引力。
市场集中度也随之提升,红果短剧凭借抖音集团的IP、流量及算法优势,与河马剧场、繁花剧场两大头部应用共同抢占超过95%的月均活跃用户渗透率。
头部制作机构通过投资并购、合资共建等方式整合资源,构建从IP孵化、剧本开发到后期宣发的完整产业链,部分机构还自建服化道仓库与拍摄基地,形成全流程闭环。
“微短剧+”融合模式日渐成熟,与文旅、体育、非遗、法治等多个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
2025年1~8月,短视频平台共上线233部有品牌合作的微短剧,87个新品牌首次试水微短剧营销,电商取代美妆成为领投领域。这种跨界融合既拓展了微短剧的题材边界,也为商业变现开辟了更多路径,让行业价值持续拓展。

04
AI赋能产业变革,大众共创时代来临
AI技术的普及正在深刻改变微短剧行业的产消关系。
随着智能手机性能提升和AI工具迭代,微短剧成为普通人参与文化创作的新载体,各大平台通过提供便捷创作工具与素材资源,降低创作门槛。
数据显示,采用AIGC工具的内容创作者,创作效率平均提升约50%,作品产出频率提高近一倍。
创作团队结构也在变革,从依赖专业科班出身的主创人员,转向更扁平、开放的生态,更多小团队与独立创作者凭借创意获得发展机遇。
超六成受访从业者将AI等新技术应用视为行业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
技术还催生了新的内容赛道,动画微短剧成为增长亮点,2025年1~8月各平台累计上线2902部,成为AIGC技术大规模商业化的首个视频业态。
AI真人剧也实现关键突破,无需真人演员参与拍摄,全流程自动化制作。
常规AI真人剧成本可控制在每分钟1000元左右,精品AI真人剧因算力与人工投入较大,成本每分钟达2~5万元。其用户分布呈现鲜明特征,女性占比63%,31~50岁群体占比58.7%,三线及以下城市用户占比61.7%。

05
出海竞争升维,中国企业主导全球市场
2025年微短剧海外市场实现爆发式增长,1~8月海外市场总收入达15.25亿美元,约合108.3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94.9%。同期,海外微短剧应用总下载量约7.3亿次,同比增长370.4%。
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收入排名前20的应用中,九成具有中国背景,创造约91%的市场收入。
头部应用DramaBox与ReelShort下载量实现70%~105%的同比涨幅,与Netflix、YouTube等传统流媒体及TikTok、Instagram等社交平台下载量普遍下滑20%~35%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
中国企业的核心优势在于成熟的工业化生产体系和深厚的网文IP资源库,这两大优势支撑着“新中式”叙事的全球传播。
在AI译制技术加持下,微短剧译制效率提升超60%,实现规模化量产,让中国故事更快捷地触达全球受众。
但海外拓展也面临挑战,包括各类成本攀升、盗版猖獗、海外本土公司崛起、文化敏感点把控困难等。
对此,“抱团出海”成为行业共识,通过组建产业联盟、订立规范合约、共享基础设施等举措,整合产业链优势资源,抵御跨境经营风险,巩固海外市场份额。

微短剧行业在2025年已完成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的关键转型,政策、市场、技术、资本的多重加持,让这个行业成为新大众文艺的核心载体。
未来,随着精品化持续深化、技术应用更加广泛、全球化布局不断完善,微短剧有望在文化传播、产业赋能等方面发挥更大价值,其发展轨迹值得持续关注。




甘公网安备 62010502000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