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中央媒体看甘肃】河西走廊:候鸟迁徙路线上的“生态驿站”

来源/ 新华社 作者/ 时间/2025-11-23 09:52:55

11月22日,在河西走廊东端的甘肃民勤石羊河国家湿地公园,一群赤麻鸭在红崖山水库嬉戏觅食。新华社记者 张智敏 摄

初冬时节,作为候鸟迁徙的中亚通道和东亚—澳大利亚通道两条线路的重要中转站,河西走廊吸引了大量候鸟在此停歇休憩、越冬栖息。

河西走廊地处甘肃省西北部,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最宽处近200公里,最狭窄处仅数公里。得益于祁连山冰雪融水的滋养,这条狭长走廊中形成了片片绿洲。区域内河流、湖泊、湿地与人工库塘星罗棋布,为候鸟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和丰富的食物资源,使这里成为我国西北候鸟迁徙路线上不可或缺的“生态驿站”。

11月22日,在河西走廊东端的甘肃民勤石羊河国家湿地公园,一群赤麻鸭在红崖山水库活动觅食(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11月22日,在河西走廊东端的甘肃民勤石羊河国家湿地公园,大白鹭在红崖山水库飞翔。新华社记者 张智敏 摄

11月22日,在河西走廊东端的甘肃民勤石羊河国家湿地公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白尾海雕在红崖山水库翱翔(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11月14日,在河西走廊西端的甘肃省阿克塞县小苏干湖湿地,大天鹅在一处水域游弋觅食(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11月14日,在河西走廊西端的甘肃省阿克塞县小苏干湖湿地,大天鹅在一处水域游弋觅食(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这是11月14日在河西走廊西端的甘肃省阿克塞县小苏干湖湿地拍摄的一片水域(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11月12日,在河西走廊中部的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台段,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黑鹳在一处湿地浅滩觅食。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11月12日,在河西走廊中部的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台段,候鸟在一处水域游弋觅食(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11月12日,在河西走廊中部的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台段,候鸟在一处湖泊游弋觅食(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这是11月12日在河西走廊中部的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台段拍摄的一处湖泊(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