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文化·旅游】陇上地质奇观 大地壮美画卷

来源/ 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作者/ 时间/2025-11-21 16:42:52

陇上地质奇观 大地壮美画卷

编者按

陇原大地是大自然以亿万年时光为笔、以地质变迁为墨绘就的壮丽长卷,亦是中国西部版图上璀璨的“地貌明珠”。在这里,黄土高原的雄浑与丹霞彩丘的绚烂交相辉映,戈壁沙漠的浩瀚与冰川雪峰的晶莹遥相呼应,峰林溶洞藏着地质演化的奥秘,峡谷沟壑镌刻着岁月流淌的痕迹……多样地貌如星辰般点缀其间,让甘肃成为名副其实的“天然地貌博物馆”,更成为解读中国西部地质变迁、感受自然造物神奇的重要窗口。

走进甘肃这片土地,既能欣赏到壮美的景色,又能感受到地球演化的历程,还能在领略自然美景时,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深刻意义。

戈壁沙漠

  岁月流淌的沧桑印记

敦煌雅丹

敦煌雅丹:在河西走廊的戈壁瀚海中,没有葱郁草木,却矗立着无数“大地雕塑”。步入景区,垄岗状的雅丹群如凝固的巨浪,绵延数十里,灰褐色的岩层在阳光下泛着金属般的冷光;墙状雅丹则像被精心裁切的石墙,笔直的棱线垂直于风向,墙面布满深浅不一的沟壑,那是风沙长期啃噬的痕迹;最高耸的塔形雅丹拔地而起,底部粗壮、顶部纤细,远看如一座座孤独的石塔,守护着戈壁的寂静。除了这些大型地貌,地面上更散落着风蚀沟槽与风蚀柱:沟槽如大地的皱纹,最深可达数米,蜿蜒着指向风沙来处;风蚀柱则像破土而出的石笋,有的仅一人高,有的却直插半空,表面被打磨得光滑却布满孔洞,仿佛是风留下的指纹。每当狂风掠过,气流穿过雅丹群的缝隙,会发出呜咽般的声响,“魔鬼城”的名号便由此而来,让这片地貌奇观更添几分神秘。

瓜州布隆吉雅丹:与敦煌雅丹的“雄奇”不同,这里的地貌更显“灵动”。布隆吉雅丹群依偎在疏勒河古道旁,干涸的河道为地貌演化提供了独特的基底,土层中夹杂着沙砾与卵石,让风的雕琢有了更多层次。这里的雅丹以“流线型”见长,垄岗不再是棱角分明的块状,而是如被水流冲刷过的沙丘,曲线柔和却不失力量;部分雅丹底部还残留着河道冲刷的痕迹,岩层中可见清晰的层理,仿佛是大地记录古河流变迁的日记。站在高处眺望,布隆吉雅丹群如同一群匍匐的巨兽,在戈壁上延伸至天际,而远处的祁连山雪峰与近处的雅丹形成鲜明对比,冷与热、绿与黄的碰撞,让这片地貌更具视觉张力。

甘州区神沙窝沙漠:若说雅丹是风的“雕塑作品”,那甘州区神沙窝沙漠便是沙的“流动画卷”。这里没有坚硬的岩层,只有连绵起伏的沙丘,从脚下一直铺向天边。沙丘的形态随风而变,有的如新月般弯曲,两翼指向风沙前进的方向,被称为“新月形沙丘”;有的则连成一片,形成广阔的“沙丘链”,宛如大地隆起的脊梁。阳光照射下,沙丘的阴影不断移动,金黄的沙粒泛着细碎的光芒,脚踩上去会发出轻微的“沙沙”声,那是沙子相互摩擦的声响。更奇妙的是,神沙窝的沙子质地细腻,抓起一把从指缝滑落,能清晰地看到沙粒在阳光下的轨迹;偶尔有风拂过,沙丘表面会形成细密的波纹,如同水面泛起的涟漪,只不过这“涟漪”是由沙粒构成,静止时如凝固的波浪,流动时则卷起漫天沙雾,展现出沙漠独有的苍茫与动感。

赤壁丹霞

  陇原大地上的赤色奇观

张掖冰沟丹霞:冰沟丹霞是大自然打翻的调色盘与精心打造的地质博物馆。这里的景观堪称“双重奇迹”。步入园区,赤色的丹霞岩壁如刀削斧凿,有的如昂首的巨狮,轮廓分明;有的似层叠的楼阁,错落有致,岩层表面的纹理清晰可见,那是亿万年风雨侵蚀留下的印记。而与之相伴的彩色丘陵,则是另一番惊艳景象:红棕色如烈火燃烧,淡黄色似阳光铺洒,蓝灰色若云雾缭绕,三大色系交织出渐变的色块,细究之下更有38种亚类色彩藏于其间。站在观景台上远眺,赤色丹霞与彩色丘陵在阳光下交相辉映,仿佛大地披上了一件色彩斑斓的华服,每一处褶皱、每一块色块,都在诉说着地质演化的漫长历程。

兰州天斧沙宫:藏于都市近郊的兰州天斧沙宫,这片丹霞地貌打破了人们对“奇观必在偏远之地”的认知,在城市边缘筑起一座“天然宫殿群”。这里的岩层以红褐色为主,经千万年风化与流水侵蚀,演化出令人叹为观止的造型:有的岩壁如宏伟的宫殿门楼,飞檐翘角的轮廓隐约可见;有的则像坚固的城堡墙体,高大厚重,气势磅礴;更有石柱如守卫的武士,笔直矗立在“宫殿”两侧。漫步其间,仿佛置身于一座无人居住的上古城邦,阳光穿过岩层的缝隙洒下,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愈发凸显出这片丹霞的雄浑与神秘。其在都市近郊的独特区位,让人们无需远行,便能触摸到丹霞地貌的神奇,兼具极高的观赏价值与地质研究价值。

炳灵丹霞:炳灵丹霞与黄河相依相伴,多了几分水的灵秀与雄浑。炳灵丹霞的岩层以朱红色为主,在黄河碧水的映衬下,更显鲜艳夺目。这里的丹霞地貌形态多样,有的如临江而立的绝壁,赤色岩壁垂直于水面,倒映在黄河中,形成“赤壁映碧水”的绝美画面;有的岩层经侵蚀形成幽深的峡谷,谷内岩石千姿百态;有的似猛兽潜伏,有的如器物陈列;还有的丹霞峰林拔地而起,峰尖直指蓝天,与远处的黄土坡形成鲜明对比。更特别的是,炳灵丹霞周边还分布着炳灵寺石窟,赤色丹霞与千年佛窟相得益彰,让自然奇观多了几分人文厚重。

黄土地貌

  最具生命力的岁月刻痕

庄浪梯田

平凉庄浪梯田:庄浪梯田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庄浪县,原本是沟壑纵横、土地贫瘠的模样,当地百姓用数十年的时间,一镢一锨在黄土塬上开垦出层层梯田。站在山巅俯瞰,梯田如天梯般从山脚蜿蜒至山顶,田埂线条流畅优美,将原本破碎的黄土坡切割成规整的“台阶”。春季时,嫩绿的禾苗铺满梯田,像是给黄土坡披上了一层翡翠色的纱衣;到了秋季,金黄的庄稼成熟,层层叠叠的“金梯”在阳光下闪耀,风一吹便掀起金色的波浪。雨水丰沛时,田埂间的积水倒映着蓝天与白云,让这片黄土梯田多了几分灵秀,成为黄土地上最具生命力的地貌景观。

庆阳董志塬 李泳宏

庆阳董志塬:来到庆阳董志塬,便会遇见黄土地貌中“平坦之最”的壮阔。作为黄土高原上保存完整的黄土塬,董志塬打破了人们对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固有印象——这里地势开阔平坦,一眼望不到边际,黄褐色的土地如巨大的地毯铺展在天地间,偶尔有几处低矮的土丘点缀其间,更显塬面的辽阔。塬面上,农田阡陌纵横,金黄的麦田、翠绿的玉米地与土黄色的土路交织,构成一幅质朴的农耕画卷。站在塬边向下望去,便能看到塬与沟壑的鲜明分界:塬面平坦如砥,沟壑深邃陡峭,黄土的垂直节理清晰可见,雨水冲刷形成的冲沟如大地的裂纹,将黄土塬与下方的沟谷分割开来,展现出黄土地貌“平塬与沟壑并存”的独特格局。

永靖关山梯田:临夏永靖关山梯田演绎了黄土地貌与山水的和谐共生。与庄浪梯田的“纯粹黄土”不同,永靖关山梯田地处黄河上游,周边青山环绕、绿水相伴。这里的梯田依山而建,黄土的黄褐色与山间的青绿色相互映衬,田埂顺着山势起伏,像是给青山系上了层层“黄腰带”。春季,梯田里的油菜花盛开,金黄的花海与青绿的山体、碧蓝的黄河水构成三色交织的美景;夏季,梯田被翠绿的作物覆盖,雨水顺着田埂流淌,滋养着黄土中的庄稼,偶尔能看到农人在田埂上劳作,身影与梯田、山水融为一体。站在山腰远眺,黄河如丝带绕山而过,梯田层层叠叠向上延伸,黄土的厚重与山水的灵动在此碰撞,形成独一无二的黄土地貌景观。

彩色丘陵

  大自然的天然调色盘

张掖南台子彩色丘陵:南台子彩色丘陵是大自然打翻的调色盘,每一寸土地都浸满了极致的色彩。这里的丘陵以层理交错的岩层为画布,将红、黄、橙、绿、青、蓝、紫等色彩揉碎了铺洒开来。站在观景台远眺,赤色如燃烧的火焰,顺着丘陵的沟壑蜿蜒;明黄似正午的阳光,在凸起的坡面上跳跃;浅绿像初春的嫩芽,点缀在红黄之间,还有淡紫、青灰等色彩层层叠叠,形成渐变的色带。风雨冲刷让岩层的纹理愈发清晰,有的色带如波浪般起伏,有的则如丝带般缠绕在丘陵之上,每当夕阳西下,阳光斜照在岩层上,色彩会变得更加浓烈饱满,仿佛整座丘陵都在发光,让人恍惚闯入了一幅立体的油画。

兰州树屏:走进兰州树屏镇,便能邂逅藏在都市近郊的彩色丘陵。这片丘陵不像南台子那般壮阔,却多了几分“近在咫尺”的惊喜。它依偎在黄土坡旁,红褐色的岩层与周边的土黄色形成鲜明对比,岩层中夹杂着浅黄、灰绿的条纹,如大自然随手勾勒的线条。沿着简易步道走近,能清晰看到岩层的层理结构,每一层都代表着不同年代的地质沉积,指尖触碰岩壁,能感受到风蚀留下的粗糙质感。清晨或傍晚时分,兰州城区的轮廓在远处隐约可见,近处的彩色丘陵与都市景象同框,粗犷的自然色彩与现代城市的烟火气交融,让这片丘陵多了几分独特的生活气息,成为人们周末寻景的好去处。

玉门红柳峡:这里地处戈壁深处,彩色丘陵与红柳、戈壁、雅丹相伴,多了几分荒野的苍茫与寂寥。红柳峡的彩色丘陵以红褐色为主色调,岩层在风力与流水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低矮平缓的丘体,丘坡上布满了深浅不一的沟壑,像是大地的皱纹。沟壑间,偶尔有几丛红柳顽强生长,翠绿的枝叶与红褐色的岩层相映成趣,成为荒芜中的一抹生机。站在丘顶,四周是无边无际的戈壁,彩色丘陵如一块巨大的彩石镶嵌在荒原之上,阳光直射下,色彩略显沉静;若遇阴云,云层的阴影在丘体上移动,让色彩明暗交替,更显神秘。这里没有喧嚣的人群,只有风与色彩的对话,尽显西北大地的苍凉之美。

峰林溶洞

  秘境中的自然奇构

迭部扎尕那 田蹊(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为资料图)

迭部扎尕那:扎尕那是镶嵌在甘南迭部的“石城秘境”。这里的峰林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喀斯特,而是由花岗岩与沉积岩构成的陡峭山体,一座座石峰如刀劈斧削般拔地而起,有的像直插云霄的利剑,峰顶尖锐得似要划破天际;有的如巍峨矗立的城堡,岩壁垂直陡峭,隐约可见风雨侵蚀的沟壑。清晨时分,云雾缠绕在石峰腰间,将山体一半藏进云海,一半露在阳光下,灰褐色的岩石泛着冷光,与山脚下的藏族村寨形成鲜明对比:青稞田绕着村寨铺开,木楼的炊烟袅袅升起,森林沿着峰林的山麓蔓延,人与自然在此达成了最和谐的共生,每一眼都是诗意画面。

武都万象洞:这座溶洞深藏在白龙江畔的山体中,分上、中、下三层,每层都是一个独立的奇幻世界。步入中层“龙宫”,最先闯入视线的是高达数米的“定海神针”石柱,柱身布满细密的纹理,顶端还挂着晶莹的石钟乳,仿佛轻轻一碰便会滴落水珠;转到“天宫”景区,“女娲补天”的景观令人惊叹,一块巨大的钟乳石如倾斜的天幕,下方错落的石笋似举着彩石的手臂,形态栩栩如生;下层“月宫”则更显幽静,乳白色的钟乳石如月光凝结的霜花,在灯光映照下泛着柔和的光泽,偶尔有水滴落在石笋上,“叮咚”声在溶洞中回荡,宛如天籁。在这里,每一块钟乳石、每一根石笋,都是时光用碳酸钙书写的自然诗篇。

徽县三滩:这里地处秦岭南麓,没有扎尕那的高原石峰那般雄浑,却多了几分南方山水的灵秀。三滩的峰林以喀斯特地貌为主,一座座石峰不算高大,却形态玲珑,有的像低头饮水的小鹿,有的似展翅欲飞的雄鹰,峰林间缠绕着翠绿的藤蔓,山泉顺着岩壁流淌,在山脚汇成清澈的溪流。更妙的是,峰林之下还藏着不少小型溶洞,虽不及万象洞壮阔,却别有天趣:有的溶洞洞口仅容一人侧身进入,洞内钟乳石小巧精致,如珍珠、似珊瑚;有的溶洞深处能听到暗河的水流声,微弱的光线中,石笋的影子在岩壁上晃动,添了几分神秘。每逢春日,峰林旁的杜鹃花开得热烈,红色、粉色的花朵点缀在青灰色的岩石间,与溶洞的幽暗形成对比,尽显三滩的灵动之美。

(甘肃日报编辑综合整理)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