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大道如虹 通衢八方——庆阳市“十四五”交通运输事业实现历史性跨越

来源/ 陇东报 作者/ 时间/2025-11-21 09:33:48

大道如虹 通衢八方

——我市“十四五”交通运输事业实现历史性跨越

G309线西合公路六合特大桥俯瞰。庆阳融媒记者 石强 摄

一列银西高铁列车途经庆城县马岭镇。(资料图) 通讯员 朱欢 摄

庆阳机场起飞的飞机。(资料图) 庆阳融媒记者 陈飞 摄

庆阳融媒记者 刘宏涛

五年奋楫争先,五载沧海桑田。“十四五”以来,我市以建设“新时代革命老区综合交通运输先行示范市”为统领,有效构建起覆盖更广、品质更高、支撑更强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在革命老区的厚重黄土地上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立体交通画卷,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战略引领

  立体交通网络实现历史性跨越

5年来,我市坚持“规划先行、适度超前”的原则,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实现从“瓶颈制约”到“初步适应”再到“适度超前”的重大转变。2021年12月31日,市政府与省交通运输厅成功签署《“十四五”交通基础设施省市共建协议》,将总投资1503亿元、总里程1.29万公里的48个重大交通项目纳入共建盘子,确立了“四纵三横三环+十二出口+两大枢纽”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主骨架。

高速公路建设取得重大突破。G69甜水堡至永和段高速公路于2021年全线通车,成为横贯庆阳东西的交通大动脉;G244打扮梁至庆城段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标志着华池县结束了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G309线合水至西峰段和G244线庆阳过境段项目探索出“省市共建、地方主导”新模式,创造了备受行业关注的“庆阳速度”。

普通干线公路网更加便捷畅通。二车公路建成通车,G211、G244、G341等国道部分路段完成提质改造,G671合水至华池公路、G327宁县至镇原段公路等一批新项目加快建设,有效加密和优化了路网等级结构。

“四好农村路”建设成效卓著。5年累计投入资金31亿元,建成通自然村组硬化路4108公里,全市具备条件的自然村通硬化路率从“十三五”末的不足80%提升至89.9%,惠及546个自然村、1.6万户群众出行;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1个、省级示范县3个,形成了“畅通、安全、舒适、美丽”的农村公路新风貌。

民航铁路运输网络日趋完善。庆阳机场改扩建工程顺利完成,航线网络新增、加密至北京、上海、深圳等10余个重点城市,年旅客吞吐量从“十三五”末的29.4万人次攀升至“十四五”末的70万人次。银西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标志着庆阳迈入“高铁时代”,2024年铁路发送旅客量达580万人次,是2023年的近六倍。平庆铁路开工建设,“公铁空”高效衔接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初具雏形。

项目驱动

  有效投资“压舱石”作用充分彰显

“十四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超430亿元,投资规模持续位居全省市州前列。2021年完成102.45亿元,占省列计划的114.3%;2022年完成90.52亿元,位列全省第一;2023年完成105.24亿元,再创历史新高;2024年完成65.55亿元,约占全省总投资的六分之一,连续三年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项目推进机制高效有力。建立健全“周分析、旬调度、月通报”工作调度机制,对重大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专班、一抓到底”的包抓责任制;针对G309西合公路、G244庆阳过境段等标志性工程,成立专项工作专班,成功破解上百个制约项目推进的“卡脖子”难题,创造了项目前期工作比同类项目快两年的“庆阳速度”。

融资模式创新取得历史性突破。成功探索出“金融基金+专项债券+车购税补助+银行贷款”的多元化投融资新模式,为西合、东绕城项目成功争取农发基础设施基金13.41亿元、专项债券32.93亿元,预计可获中央车购税补助资金超过35亿元,有效解决了项目建设资金瓶颈。           

 服务增效

  运输保障体系更加便民惠民

“十四五”以来,全市累计开通定制客运班线4条,优化改造城乡公交线路35条,开通城乡公交线路182条,投放车辆366辆,运营总里程达10920公里,年运送旅客超150万人次,基本实现了“行有所乘”。5年累计完成公路货运量超过1亿吨,货运周转量超过1500亿吨公里。

客货邮融合发展成为全国样板。成功创建国家级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1个,建成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示范点20余个、示范线路10余条,快递进村覆盖率从“十三五”末的85%大幅提升至“十四五”末的98%;五年累计完成特色农产品寄递超过2300万件,带动农民增收超过10亿元。

政务服务与营商环境持续优化。177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全部纳入庆阳市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实现“一网通办”;道路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证补发、换发等5项高频事项实现“跨省通办”,12328交通运输服务监督电话和12345政务服务热线工单办结率、回访满意率均保持在98%以上。

改革创新

  行业治理能力稳步提高

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成效显著。圆满完成市级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伍整合重组,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的改革目标;编制并公布实施涵盖五大类214项综合执法事项指导目录,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

智慧绿色交通协同发展。在G309西合公路、G244庆阳过境段项目建设中,推广应用“四新”技术16项,鼓励“五小”创新56项;启动庆阳智慧交通云平台建设,探索制作“庆阳市高精度数字交通底图”。累计报废更新老旧高排放营运货车296辆,更新新能源公交车9辆,布局建设充电桩基础设施9处。

低空经济实现“无中生有”。积极争取城市空中交通管理试点落户庆阳,成功招引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等一批头部企业签约入驻;加快建设宁县低空经济小镇和航天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成无人机生产线各1条,超级马赫无人机生产测试基地首架无人机成功下线并实现首飞。

筑牢底线

  平安交通建设根基持续稳固

安全责任体系更加严密。严格落实“三个必须”要求,制定出台安全生产系列文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生产责任网络。

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精准有效。5年累计排查并整改公路建设项目安全隐患数百项,道路运输企业安全隐患上百项;完成公路承灾体普查1.38万公里,排查出162处公路安全隐患。

应急保障能力显著提升。修订完善交通运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组建300人的交通应急抢险队伍,储备大型工程机械200余台(套),多次组织开展综合应急救援演练,提升全链条、多部门协同作战能力。

五载砥砺,书写传奇。从千沟万壑到通衢纵横,从闭塞边陲到枢纽高地,交通的跨越不仅改变了山河脉络,更重塑了老区的发展格局。站在“十四五”收官的历史节点,庆阳交通运输事业用担当与智慧铸就的辉煌成果,已成为革命老区迈向现代化征程中最坚实的基石。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