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以工代赈铺就乡村振兴“快车道”
□记者 赵珍珍
今年以来,泾川县积极争取以工代赈专项资金,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群众就业增收。一批民生工程陆续落地见效,帮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和持续增收。
“我之前主要在家种地、干些零活,农闲时没有别的收入。镇里说这个项目优先聘用本地人,既能挣钱又不耽误照顾家里,我就赶紧报了名。从9月份开始就来这里干活,每月能挣4000块钱左右,工资按月准时发放,心里很踏实。”泾川县玉都镇下坳村村民赵平和说。
赵平和所说的项目,正是泾川县实施的以工代赈工程。在省市发改委的大力支持下,今年该县共争取以工代赈专项资金2675万元,完成村组道路硬化31.86公里,吸纳本地群众680余人参与务工,累计发放劳务报酬890多万元,人均增收约1.3万元。
据介绍,项目建设过程中,重点围绕突出政策初心、筑牢长效惠民机制,坚持“先有群众、后有项目”的原则,充分调研论证,精准摸排7类人员就业需求,确保群众广泛参与、直接受益。同时成立县级专班、项目实施组和群众监督组,在用工摸底、人员聘用、材料采购、务工考勤等关键环节实行全方位公开公示。采取县级报账制方式,通过电话和入户访查按月核实劳务报酬发放情况,群众监督小组全程监督工程质量和务工考勤,切实把以工代赈项目建成群众急需急盼的民生工程。
在玉都镇什字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总投资599万元的以工代赈项目稳步推进。项目计划硬化院坪2000平方米、村组道路6.23公里、沙化园区道路2公里,并配套建设排水渠等基础设施。
“我们坚持‘本地优先,就近就业’,累计吸纳返乡农民工、脱贫户、低收入群众200人就业,预计发放劳务报酬240万元。项目建设不仅增加了周边群众收入,也改善了安置区和产业园的基础设施条件,带动蔬菜产业提质增效。下一步,我们将做好项目后续管护,让以工代赈项目惠及更多群众。”玉都镇综合执法队副队长郭效源说。
以工代赈,既建设了项目,也富裕了百姓。泾川县通过“群众参与、村民自建、全程监督”的模式,切实把以工代赈项目打造成群众期盼、人民满意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




甘公网安备 62010502000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