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宕昌县:白条党参“串”起乡村振兴致富链

来源/ 陇南日报 作者/ 时间/2025-11-19 12:12:12

宕昌县:白条党参“串”起乡村振兴致富链

陇南日报记者 刘国庆 通讯员 王秀峰

初冬时节,走进宕昌县韩院乡,牛头山下连片的药材基地里一派繁忙景象。药材采收机的轰鸣声打破了山间的宁静,铁齿翻滚,深松土壤,经过机械筛抖,一根根形态饱满的白条党参破土而出,散发出独特的药香。工人们紧随其后,熟练地捡拾、装袋,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这看似寻常的农耕画面,背后却是韩院乡以白条党参为牵引,破解发展难题、撬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瓶颈与突围:从“散弱单”到“规模集聚”

韩院乡背倚牛头山,得天独厚的海拔、土壤条件和充足的光照,使其成为党参、大黄、红芪等道地药材的“黄金产区”。然而,长期以来,当地药材种植多以农户零散经营为主,“小、散、弱、单”的问题突出,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和市场竞争力,资源优势未能有效转化为经济优势。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面对发展瓶颈,韩院乡党委政府审时度势,将中药材产业确立为乡村振兴的核心引擎,以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大胆探索并构建起“党支部+基地+农场+大户”的联动发展机制,整合土地、技术、资金、市场等资源,通过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培育家庭农场和种植加工大户,引导产业从“零散种植”向“规模集聚”转变,有效破解了小农经济分散经营的困境。曾经的碎片化耕地被整合成集中连片的种植基地,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得到推广应用,专业农技服务团队为种植户提供从土壤分析改良、绿色病虫害防治到科学采收、规范加工的全流程“保姆式”指导,确保了药材品质的稳步提升。

融合与延伸:从“卖原料”到“卖产品”“卖体验”

韩院乡的产业振兴之路并未止步于初级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着眼于提升产业附加值和综合效益,乡里积极推动产业链的延伸与融合发展。

一方面,依托南阳片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着力打造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集聚区。积极引进和培育精深加工企业,合作开发中药饮片、保健食品等高附加值产品,让中药材从“土特产”向“精优特”商品华丽转身。另一方面,巧妙联动当地的旅游资源,积极探索“中医药+康养+旅游”的融合发展新模式。规划将药材种植基地打造成集观光、科普、体验于一体的“景观田”,让游客在欣赏田园风光的同时,了解中医药文化,体验药材采摘、加工乐趣,甚至享受药膳食疗、康养理疗服务,推动“药田”变“景点”、“产品”变“礼品”,开启多元增收新渠道。

成效与展望:“金钥匙”开启乡村振兴新篇章

截至目前,韩院乡已建成11个集中连片的党参、大黄等中药材种植基地,总面积达11428亩。中药材产业已成为当地覆盖面最广、惠及人口最多、增收效果最持续的支柱产业。

一根根白条党参,如同一条坚韧的丝线,串起了从种植、加工、销售到文旅的产业链条;联结了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大户和广大农户,形成了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更铺就了一条通往乡村振兴的致富路,成为宕昌县探索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一把“金钥匙”。韩院乡的实践表明,只要立足资源禀赋,坚持机制创新,推动产业集聚、链条延伸和融合发展,就能让沉睡的资源活起来,让分散的农户聚起来,让传统的产业强起来。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