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山县
管好“小岗位” 赋能“大振兴”
每日甘肃网11月18日讯 据天水日报报道【天水融媒记者 余碧波】乡村公益性岗位是保障民生的“兜底线”,也是激活乡村振兴的“微引擎”。近年来,武山县持续用好用活乡村公益性岗位,使其成为镇村两级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为进一步提升岗位管理的规范化水平和服务效能,武山县人社局聚焦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以“政策培训促管理、规范管理提效能”为路径,全面加强乡村公益性岗位管理,让一个个“小岗位”在稳就业、惠民生、促治理中释放出“大能量”。
抓好“政策普及”基本功。针对镇村工作人员及岗位人员政策掌握不熟、理解不透的问题,县人社局主动作为,组织力量深入乡镇、村社开展政策讲解及业务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岗位开发基本情况、岗位人员选聘条件及选聘程序,对岗位设置、监督管理、绩效考核等关键内容提出明确要求,并对实际运行管理过程中易发频发的一些问题进行重点提醒,通过培训为乡村公益性岗位的规范运行和高效开展提供有力支持。
拧紧“规范运行”责任链。坚持“因事设岗、以岗定人、因岗定责、总量控制”原则,确保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科学规范运行。督促镇村两级严把人员选聘“入口关”,对自愿申请人员通过个人承诺,明确岗位人员职责及任务,县人社局通过数据联审,进一步保障岗位人员选聘精准;按照“县定、乡聘乡管、村用”的管理机制,“镇级+村级”开展常态化监管,通过日考勤、月绩效对岗位人员实现绩效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与岗位补贴直接挂钩,树立“奖优罚劣”的鲜明导向。
激发“振兴赋能”新动能。乡村公益性岗位的开发,有效帮助脱贫劳动力、防返贫监测对象等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家门口”稳定就业,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岗位人员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政策宣传、基础设施管护、乡风文明引导等工作,已成为加强乡村治理、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截至目前,武山县共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3551个,其中边缘易致贫户247人、突发严重困难户32人,人均月增收近800元。




甘公网安备 62010502000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