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十四五”会宁富民强县迈大步:产业成支柱 民生暖民心

来源/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作者/ 时间/2025-11-17 11:23:05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刘延海 通讯员 牛丽娜

“以前养羊愁销路,娃上学得跑远路,看病要往县城赶;现在加入产业联盟销路稳,村里学校条件好,乡卫生院就能看专家号,搬到新房更是舒心!”会宁县大沟镇韩家岔村村民韩守业细数着“十四五”以来的变迁,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意。这朴实话语背后的巨大变化,正是会宁县在“十四五”期间砥砺前行、奋力书写富民强县精彩答卷的生动缩影。

项目驱动:发展引擎更强劲

走进会宁县西城产业开发区,甘肃诺德管道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内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转,一批批环保管道产品即将发往周边省份。“从签约到投产仅用了10个月,政府专班‘一对一’帮办,服务太贴心了,让我们投资安心、发展顺心。”公司总经理马圣堂感慨道。如今公司年产能达3万吨左右,预计2025年底产值将突破5000万元,吸纳50余名当地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在韩家集镇500亩马铃薯“丰产方”示范基地,滴灌、飞防技术得到应用,实现了统一管理、科学种植。“今年亩产可达2500公斤,比往年多收500公斤。”种粮大户李清说。

这“一工一农”两个场景,是会宁县“十四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重大项目密集布局的典型体现。

环境优化:筑巢引凤聚动能

近年来,会宁县大力推行“企业服务专员”制度,对重点项目实行“一企一策、全程帮办”。甘肃诺德管道科技有限公司在安装关键设备时遇到用电瓶颈,“政府迅速协调完成用电扩容,使我们项目提前3个月投产见效。”负责人窦鹏说道。

针对养殖业,政策支持精准有力。“建设标准化圈舍时补贴了30万元,引进良种还能享受额外支持,政策支持让我们敢扩大规模。”会宁县红湾优质肉羊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伏建强介绍道。合作社年出栏肉羊300多只,收入十多万元,发展势头喜人。会宁全县投入财政奖补资金1170万元,支持建办牛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35家。真金白银的投入和贴心周到的服务,有效激活了市场主体的内生动力。

今年9月,会宁县成功入选第三批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全县累计投入3276万元,构建起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商业服务网络,昔日潜力巨大的农村消费市场正被持续点燃、释放。

 产业联盟:抱团发展提质效

“十四五”期间,会宁县创新思路,组建了涵盖牛羊、马铃薯、小杂粮等七大优势特色产业的产业联盟,将132家企业、合作社“握指成拳”,实现了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市场联动。

甘肃骏兴农业科技公司负责人史英说,“通过产业联盟对接,公司获得了技术指导和稳定订单,今年至目前销售额达1800万元。”建伟食用油公司的贾尚军说,“我们的优质胡麻油,借助产业联盟直播带货,走进了千家万户。”

“十四五”期间,会宁县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94.86万亩,强力实施了百万亩全膜玉米、百万亩马铃薯工程,全县农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在276万亩,预计粮食总产量突破49万吨大关。在“外引内培”战略下,累计引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8家,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771家、家庭农场2045家。同时,“会聚宁香”区域公共品牌声名鹊起,线上销售额连年增长。

特色兴业:“南牛北羊”铺就富民增收路

立足寒旱农业资源禀赋,会宁县科学规划,形成了“南牛北羊”的养殖布局和集中连片的马铃薯种植基地,让特色种养业真正成为了富民支柱产业。截至今年10月底,全县肉牛、肉羊、生猪、家禽存栏量分别达12.66万头、148.06万只、38.616万头、167.85万只,数据背后是万千农户增收的希望。

韩家岔村惠民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农户”模式,引进良种,建起了年存栏300只的繁育基地,直接带动了全镇1480户农户,户均增收超过5000元。“一只母羊一年能下两窝羊羔,年底光卖羊羔就能挣10万元,还能解决10多个人的就业问题。”合作社负责人韩彦军笑着说道。

安居圆梦:民生福祉暖人心

“以前住的土坯房,雨天担心滑坡,路难走,现在搬进新房,水电暖气全配齐,室温常年在20℃以上!”会师镇南十村搬迁户王秀兰的感慨,道出了众多搬迁群众的心声。“十四五”期间,会宁县将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作为头号民生工程,坚持“四避开、四靠近、四达到”原则,截至目前,共实施搬迁2344户,建设设施完善的安置点41个。

在中川镇高庙村安置点,一排排白墙灰瓦的新居整齐划一,污水管网、太阳能路灯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更让群众安心的是,周边配套建设了蔬菜产业园、小杂粮加工厂等,可吸纳200余名搬迁群众就近就业,人均月收入超过3000元,真正实现了从“搬得出”到“稳得住”“能致富”的跨越。

 普惠共享:公共服务提质筑牢民生保障网

“现在村里的小学有多媒体教室、塑胶跑道,教学质量一点不比城里差!”新添堡回族乡中心小学校长白宗龙介绍。“十四五”以来,会宁县实施教育项目39个,在全省率先实现行政村幼儿园全覆盖,义务教育巩固率大幅提升至99.9%。

“现在乡卫生院设备齐全,还有省级专家坐诊。”炭山村村民陈小兵说。会宁县完成县域“五大救治中心”建设,通过“组团式”帮扶增设县级运动医学专科。全县城乡居民参保率达95%以上,筑牢了健康保障网。

从生产一线的欣欣向荣,到发展实践的硕果累累,再到民生现场的融融暖意,“十四五”的会宁以更坚实的产业基础、更优质的公共服务,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奋力描绘着共同富裕的崭新图景。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