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牛占虎 李明娟
“霜降前后,正是百合采收的黄金期。你看这刚挖出的九年生百合,瓣大肉厚,清甜回甘。”10月22日,兰州市七里河区黄峪镇的种植户李光红捧着新采的百合,脸上洋溢着喜悦。作为全国唯一的食药两用甜百合,兰州百合必须历经9年生长,才能成就其独特品质。
当天,黄峪镇及周边主产区正式开启百合采收。在角坪村基地,村民康兰英熟练地挥动铲子,一颗颗饱满的百合鳞茎破土而出。“现在一天能挖六七亩,每年能给家里添不少收入。”她笑着说。
田埂另一头,甘肃陈家小陈农业公司负责人陈光萍正通过直播推介百合。“我们的百合生长在海拔2000多米的山区,昼夜温差大、光照足,所以特别甜。”她2017年大学毕业后返乡创业,2021年开始规模化种植百合,如今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带动了周边农户共同发展。
“七里河区是兰州百合的核心产区,2025年种植面积达5.54万亩,产量3.3万吨,产值突破10亿元,带动了1418户脱贫户稳定增收。”七里河区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魏孔斌介绍,“过去以鲜百合、百合干等初级产品为主,现在已开发出百合粉、饼干、面膜乃至功能饮料等精深加工产品。”
作为“中国百合之都”,七里河区2001年注册“兰州百合”证明商标,2013年获评中国驰名商标。目前,全区拥有150家加工企业、8家省市级龙头企业,开发出20多种系列产品,畅销国内并出口日、韩、美等国。
“‘兰州百合’品牌价值已达61.05亿元。”魏孔斌表示,当地通过三级品牌体系和专项监管,守护这一金字招牌。他也指出,百合产业仍面临产品同质化、精深加工不足、企业压价竞争等问题。“下一步将支持企业技改,推动产学研合作,组建产业联盟,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甘公网安备 62010502000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