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整治人居环境 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我市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成效显著
每日甘肃网11月7日讯 据兰州日报报道 记者日前从兰州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在纵深推进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和“3331”专项行动中,我市榆中县、皋兰县等地乡村振兴示范带农村污水收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稳步推进,20个村将实现生活污水“一网收集、统一处理”。
今年以来,我市通过“中部河谷”“梨韵水乡”“水润玫香”等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进一步增强信心,明确奋进目标,有效推动群众收入持续增长,乡村面貌不断改善,治理效能全面增强,呈现出示范带建设成效更加明显的良好态势。
在深化人居环境整治中,我市累计清理垃圾6.1万余吨,拆除乱建4.6万余平方米,整治乱象4万余处。在“村村万树”行动中,新植树木213万株,新建“四小园”2912处,提升改造“兰派民居”4339户。目前,红古区“金色平安”示范带连片打造“兰派民居”新样板,“美丽农居”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榆中县“中部河谷”示范带、皋兰县“梨韵水乡”“田园牧歌”示范带农村污水收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项目稳步推进,20个村将实现生活污水“一网收集、统一处理”。
在提升基础设施水平方面,我市实施道路、人饮、灌区改造等项目56个,使示范带沿线产业配套、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古渡河口”示范带改造提升“四好农村路”29.3公里,绿化美化分车带16公里,铺设健步道4公里,使西固区美丽廊道全面延伸。“兰野文旅”“十里桃乡”两条示范带通过实施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项目,有效提升安宁区近2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水平。
在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我市有序推动村“两委”换届,动态调整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补充招聘专业化管理的村党组织书记49名。通过构建“田字型”基层治理体系,深化“民情地图·小兰善治”平台应用,兰州新区“推进‘强基固本’工程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难题”入选全国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典型案例。
同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常态化推进“十破十立·移风易俗”十大行动,打造榆中县“乡风文明赋能乡村振兴闭环机制”、永登县“文化下乡百村行”等7个特色文化品牌项目,皋兰什川古梨园系统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碗茶”“古梨树下说事情”“板凳课堂”等特色经验做法持续带动乡村文明向善向好。
在此基础上,我市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打造了“榆你共解·安在其中”等调解品牌,通过创新“四心”工作法、建立四调对接机制等举措,使矛盾纠纷化解率稳定在95%以上,为乡村全面振兴营造了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记者 张万宏




甘公网安备 62010502000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