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电商“引擎”点燃经济新活力—— 环县“十四五”电商发展成果丰硕

来源/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作者/ 时间/2025-11-04 13:25:32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沈博琼 通讯员 史珊

“以前寄特产得跑镇上,现在家门口就能发。”环县木钵镇高寨村电商服务点内,村民郭永成正打包自家荞面,工作人员扫码贴单一气呵成。这一幕,正是环县“十四五”期间以电商打通县乡村物流“末梢”、激活乡村活力的真实写照。

五年来,环县以电商为抓手,从物流畅通到产业升级,从数字就业到人才培育,构建起“电商+物流+产业+就业”的县域经济新格局,让“山货”出深山、产业增效益、群众稳增收。

  织密物流网 破解流通难题

“十四五”伊始,环县聚焦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和农产品“最初一公里”的痛点:彼时快递仅到镇、农产品外销难,成为乡村发展的“拦路虎”。高寨村服务点负责人胡金昌介绍,如今,无人驾驶配送车每日定时送件到村,村民足不出村就能完成取寄件、网购、售特产等操作,服务点成了“便民驿站”。

县级分拣中心里,自动化分拣线高速运转,包裹经扫码后精准分投,工人有序转运封装;门外,大货车、电三轮、无人配送车各司其职。通过整合邮政、快递等资源,环县建成县级仓储中心1处、乡镇服务站20处、村级服务点251处,构建“县级统仓+乡镇分拨+配送”三级物流体系。

“这种统仓共同配送模式,不仅显著降低了各家快递企业的运营成本,更让本地的农产品流通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环县快递分拣中心负责人靳紫城介绍。

  建强产业园 打造电商引擎

“十四五”期间,环县建成“一园五中心四化一基地”电商示范园,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园区“环乡人”公共品牌中心内,羊肉、小杂粮等20类80余种特产包装精致,依托“电商+企业+基地+农户”模式,通过拼多多、抖音等平台32家店铺销往全国,打造15个爆款,仅“环县羊肉”线上年销售额就达上亿元。

产业联动效应在加工环节凸显。甘肃盛飞豪供应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羊肉加工车间内,工人们手工切割、穿串、塑封井然有序。每天,约有3万串品质上乘的小肉串从这里生产出来,发往全国各地,让一串串鲜美的环县羊肉串“新鲜直达”,成为天南地北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数据显示,五年来,入驻电商产业园企业从13家增至35家,全县培育电商企业265家、网店经营户2200家,累计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110亿元,其中网络零售额25亿元,电商成为县域经济重要增长极。

  育电商人才 赋能就业增收

“家人们,咱环县羊肉肉质鲜嫩无膻味,今天直播间下单有优惠……”洪德庄子峁生态农庄田间,本土主播杨清艳直播带货,镜头里的采收场景和民俗风情,让网友直呼“有烟火气”,这是环县培育电商人才的生动实践。

“十四五”期间,环县整合多部门资源,针对返乡青年、致富带头人等群体,开展内容策划、直播技巧等精准培训。采用“理论+实操”模式,邀请专家授课并搭建“传帮带”平台,帮助学员从“零基础”成长为“专业主播”。五年来,累计开展培训126期,培训学员6800人次。同时,打造10个“直播+”样板村,在采收现场、乡村集市等场景开展沉浸式直播,并为17个示范村培育500名创业就业骨干,孵化100名本土主播。

电商发展更惠及民生就业。环县引入“蚂蚁集团服务星站”公益项目,建立客服就业平台和数字就业基地,累计带动1517人就业。“在家门口上班,月挣3000多元,还能照顾家人。”虎洞镇村民陈向明从事支付宝语音客服后,真切享受到数字就业红利。此外,“环州电商云工”“环州电小二”劳务品牌持续打响,年均输送专业人才800余人。

数据见证活力:今年1至9月,环县电子商务交易额达17.5亿元,同比增长9.52%;网络零售额3.86亿元,同比增长7.23%。站在“十四五”收官节点,环县正以电商为“数字引擎”,深化物流、产业、人才融合,让全域经济在数字浪潮中焕发更强生机。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