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祁玉洁 通讯员 相越
地处广袤草原的肃北县,面对牧区地广人稀、服务半径大的现实挑战,积极探索基层党建新路径。今年以来,该县按照分类推进“五区”基层党建的部署要求,创新推出“移动式牧区党群服务中心”,有效推动牧区党群服务从“固定静态”向“流动覆盖”转变,切实把暖心服务送至“最远一家人”。
“游牧课堂”推动党员教育全覆盖
在夏日格勒金草原上,一场别开生面的“游牧课堂”正在开展。牧民党员群众围坐在一起,聆听“蒙汉双语”宣讲志愿服务队讲解党的理论政策、传授畜牧养殖知识,往日寂静的草原变得格外热闹。
肃北县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依托移动式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游牧课堂”,组建双语宣讲队,深化“走下去宣学、马背上送学、蒙古包讲学”等宣讲方式。通过常态化开展“同心筑堡垒”“千里边关党旗红”等实践活动,已累计开展理论政策宣讲40余场,覆盖牧民1200余人次,真正让党的声音扎根草原一线。
“转场服务”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今天风很大,转场途中远远看到五星红旗,就知道村里的移动式党群服务中心在这里。能歇脚、喝到热奶茶,一下子感受到了党组织的温暖。”牧民巴图蒙克说。
针对牧民四季转场的生产特点,肃北县逐村合理规划转场路线,组建由乡镇牧农服务中心、卫生院、应急所干部和村“两委”成员构成的志愿服务队,在夏、冬季草场转场必经地提供不少于7天的全天候服务,为牧民提供物资补给、应急救助等精细化保障。此举有效解决了游牧转场期间组织覆盖存在盲区、服务供给出现断点的问题,实现了转场一线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有效覆盖。
“民事代办”架起党群干群连心桥
群众在哪里,服务就到哪里;党员到哪里,党群服务就跟进到哪里。由于牧区群众居住分散、距离乡政府较远,且通信信号覆盖有限,日常事务办理往往只能等到牧闲时期,党组织服务党员群众面临“最后一公里”梗阻。
依托移动式党群服务中心,肃北县设立“移动民事代办点”和“移动民意收集箱”,编印蒙汉双语政策宣传册10余种、3000余册,提供农业保险、医保、低保等10多项代办服务。让政策宣传和便民服务随牧民流动而流动,既帮助群众及时了解政策、会用政策,也极大缩短了群众办事距离,拉近了党组织与牧民群众的联系。
“融合共治”绘就基层治理同心圆
在肃北县6.6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守护边疆安全、提升群众安全感是基层治理的关键。该县将主动创安创稳与基层党建有机结合,推动形成团结共建、基层共治的强大合力。
通过构建“移动式牧区党群服务中心+党员中心户”的网格治理新模式,优先从村“两委”委员、共管共享岗位人员、离任村干部等群体中确定党员中心户,健全完善由4个乡镇党委抓总、26个村“两委”分管、39名专职网格员和107名党员中心户协同管理的“网格化”体系。常态化开展流动普法、矛盾调解、隐患排查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形成“乡镇干部+村干部+党员中心户”全员服务模式,充分发挥党员在基层治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民心所系,就是服务所向;党旗所指,就是行动所至。肃北县将持续推进移动式牧区党群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制定实施《移动式牧区党群服务中心管理使用办法》,明确村为管理主体、乡镇为监督主体,健全工作职责、信息公开、日常管理等制度,确保中心有专人管理、有具体制度、有服务队伍,努力打通党组织服务牧民党员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甘公网安备 62010502000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