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
路通百业兴 道畅民心暖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杨唯伟
时下,正值中药材采挖时节。在渭源县新寨镇姚集村,药农王帅华采挖的党参,仅用5分钟便能全部运抵家中。他指着家门口新修的产业路感慨万千:“以前下雨一身泥,车辆进不了地;如今水泥路通到地头,农用车直接开到田里,省时省力又省钱!”
这不仅是王帅华一人的幸福,更是渭源县“十四五”交通事业华丽蝶变的缩影。
“十四五”期间,渭源县累计投资7.42亿元,实施重点交通项目14项,公路总里程达3424.67公里,实现乡镇干线公路覆盖率100%、218个行政村通硬化路全覆盖。
一个“外通内联、通村畅镇、客车到村、安全便捷”的现代化交通网络已然成型,将田间地头的“毛细血管”与国省干线的“大动脉”无缝对接,构建起城乡“半小时经济圈”。
便捷的交通,为全县40万亩马铃薯和35万亩中药材的种植采收提供了极大便利。“以前中药材拉到县城要绕30多公里山路,现在半小时就能到市场,都能卖上好价钱了!”麻家集镇乔家滩村党支部书记张新平笑得合不拢嘴。
路通了,产业活了。如今,渭源县“药、薯、畜、菜”全链产值分别增长至56亿元、32亿元、37亿元和10亿元。
秉持“三分建、七分养”理念,渭源县创新推出“3154”管养模式,实现“有路必养、养必到位”。“十四五”期间,累计投入养护资金3450万元,农村公路列养率、优良率分别高达100%和91.3%。凭借卓越成效,渭源县成功创建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张家湾至渭河源景区旅游公路获评全国“我家门口那条路”最具人气的路。
以“城乡客运一体化”为目标,渭源县开通5类25条客运线路,投放车辆184辆,实现乡镇行政村通客车率100%。“现在坐公交到县城才4块钱,比打车省了20多块!”庆坪镇村民王义的话道出了民生温度。
路通百业兴,道畅民心暖。从“晴天一身土”到“出门水泥路”,从“货难运”到“物流畅”,一条条通达坦途,正成为串联城乡的“经济动脉”、连接民心的“幸福纽带”。
立足新起点,奋进新征程。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系统谋划“十五五”时期的发展蓝图,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重要任务,为交通运输行业当好中国式现代化开路先锋提供了行动纲领。
“我们将认真学习领会全会精神,将其作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将全会精神转化为谋划发展、推动工作、凝聚合力的强大动力,奋力谱写好渭源交通运输事业新的篇章。”渭源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包续兵说。
包续兵说,渭源县将继续围绕“建设人民满意交通”这一核心和实施交通强国、乡村振兴两大战略,坚持精准发力,持续在交通项目建设上勤思考、善谋划、勇创新,在农村公路养护上补短板、强弱项、提质效,着力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人民群众出行条件。




甘公网安备 62010502000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