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十四五”嘉峪关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5% 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来源/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作者/ 时间/2025-11-01 12:30:25

甘肃经济日报兰州讯(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祁玉洁)10月31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决胜收官‘十四五’ 争先进位话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嘉峪关专场。记者从会上获悉,预计“十四五”期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5万元,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超过5.8万元、3.2万元。五年来,嘉峪关市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等多项国家级荣誉,并获得“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

坚持向新而行,综合实力实现新跃升。嘉峪关市坚持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以新型工业化为路径,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十四五”期间,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7.9%,三次产业比重由1.9:63.6:34.5优化调整为2:49.8:48.2,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主导产业聚链成势。嘉峪关市将“强科技”深度嵌入“强工业”。“十四五”期间累计投资190亿元,实施108个钢铝产业“三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项目,钢铁及装备制造产业整体水平达到行业先进和西北领先水平,在西部率先构建起“氧化铝—电解铝—铝材—铝制品深加工”全产业链条。钢铝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年均增长18%。

新兴产业势头良好。深化与中核四〇四公司协作,嘉核科学城多个项目建成投运,20多户上下游企业落户,核技术应用产业加快培育。新能源领域坚持“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光伏发电并网总装机达199万千瓦,较“十三五”末增长1.7倍。全市能耗累计下降 19.7%,超额完成“十四五”目标。

文旅融合生机蓬勃。持续擦亮“天下第一雄关”金字招牌,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成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方特主题乐园,关城夜游沉浸式体验项目《天下嘉峪关》成功“出圈”。2025年,预计全市接待游客1400万人次,实现旅游花费100亿元,较“十三五”末分别增长2.6倍和2.7倍。

科技创新动能增强。建立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顺利通过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考核验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68户,较5年前增长1.1倍。全市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由42.7%提升至73%,跃居全省第二。

城市品质持续提升。嘉峪关市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累计改造老旧小区123个,惠及4.28万户群众,“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扩围升级。S06酒嘉绕城高速建成通车,机场新增航线11条,旅客吞吐量跻身西部地区支线机场前三。作为全省首个全域城市化试点城市,嘉峪关市高标准编制规划,加快试点村建设。“十四五”期间建成高标准农田7.35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61.7%。村均集体经济收入由28.3万元增至84.8万元,增幅近2倍。城乡居民收入比由1.99:1优化至1.82:1。

就业增收成效明显。“十四五”期间累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9.95万人次,城镇新增就业2.81万人,发放稳岗返还等资金3.2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值稳居全省第一。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累计投入5.66亿元,新建或改造中小学、幼儿园38所,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9%。教育城镇化率在全省率先达到100%,高考本科录取率连续11年保持全省第一。

医疗保障水平持续提升。累计投入24亿元用于医疗卫生事业,建成市中医医院住院部等重点项目,两所医院成功晋级三甲。每千人拥有床位数9.63张,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人均预期寿命达80.3岁。 

文化供给丰富多元。开展“文化进万家”等活动3000余场次,国际铁人三项赛、短片电影周等品牌节会赛事影响力持续扩大,“雄关大舞台”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常态化开展。

社会治理成效显著。深化主动创安、主动创稳工作,实施网格提效等“八大行动”,培育 “嘉和善治”社区治理品牌。矛盾纠纷调解率和成功率均超90%,平安嘉峪关成色更足。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