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庆阳:“十四五”收官谱新篇 实干争先挑大梁 预计2025年国内生产总值将突破1300亿元

来源/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作者/ 时间/2025-11-01 12:30:23

 甘肃经济日报兰州讯(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沈博琼)10月31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决胜收官‘十四五’ 争先进位话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庆阳专场。数据显示,预计2025年庆阳市国内生产总值将突破1300亿元。“十四五”期间,年均GDP增速6.3%左右,居全省前列,超全国平均水平。一组组亮眼数据勾勒出这座革命老区五年来的振兴轨迹。

10月31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决胜收官‘十四五’ 争先进位话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庆阳专场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沈博琼 摄

经济实力的历史性跃升。“十四五”期间,庆阳市年均GDP增速达6.3%,稳居全省前列并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关键指标持续两位数增长。民生福祉与经济实力同步提升,2024年城乡居民收入较“十三五”末分别增长8216元、3778元,年均增速达5.6%和8.0%,实现了发展质量与群众获得感的双向提升。

工业转型升级筑牢发展根基。作为陕甘宁能源“金三角”核心区域,庆阳推动能源产业从“单一资源型”向“多元高端化”跨越。千万吨级原油生产基地已然成型,2025年原油产量可达1265万吨,占全国产量1/20以上;亿吨级煤炭基地加快建设,2025年产量将突破1050万吨;天然气产量年均增长31.7%,2025年有望突破10亿立方米。同时,百亿级生产加工基地步入快车道。全国首个“风光火储一体化”基地加速推进,陇电入鲁工程甘肃(庆阳)段外送电力超100亿千瓦时,新能源装机达800万千瓦。装备制造产业从无到有,三一重能等企业相继投产,首批“庆阳造”信创计算机下线,国内首条无人机机翼3D打印生产线投运,工业“压舱石”作用愈发凸显。

数字经济的异军突起,让庆阳实现“换道超车”。2021年获批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枢纽节点后,庆阳市建成1.7万亩东数西算产业园区,中国电信等6个数据中心投用,签约数字经济企业达1425户。目前数据中心机架规模达3.66万架、智能算力7.4万P,年底将实现“双十万”机架算力和“双百亿”投资产值目标,庆阳东数西算产业园区荣登全国算力园区20强榜首。从“一张白纸”到“数算枢纽”,庆阳已成为全国增量最大、增速最快的算力集群,带动低空经济、智能制造等新产业加速集聚。

乡村振兴焕发新活力。素有“陇东粮仓”之称的庆阳,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甘肃1/7和1/8。庆阳市创新“三元双向”循环农业模式,实施百万亩复种增粮、优质苹果基地改造等工程,培育壮大“牛羊猪鸡果菜菌药”八大主导产业,2025年一产增加值将突破140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43.4%。“庆阳苹果”“环县羊羔肉”跻身区域品牌百强,圣越农牧成功上市。农文旅融合纵深推进,建成32个特色村,6个村获评全国文明村,“农民变新农人、手机变新农具、直播变新农活”的转型实践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经验。

发展条件持续优化,生态底色更加鲜亮。银西高铁贯穿庆阳全境,甜永高速等建成通车,庆阳机场通达10多个大中城市,昔日“三不管”地带变身陕甘宁毗邻地区黄金节点。9个园区全部晋升省级开发区。作为“三北”工程黄河“几字弯”攻坚核心区,庆阳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森林覆盖率达26.3%,“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的愿景成为现实。

政治生态与营商环境同频向好。庆阳市营商环境综合评价从2020年全省垫底跃升至2024年第6位,企业满意度居全省第一。“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共识凝聚起强大合力,让“庆阳人能干事、能干成事”成为生动现实。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