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短剧风口,如何批量制造身价过亿的90后「真霸总」?

来源/ 短剧商业观 作者/ 作者:齐天导演 时间/2025-10-31 16:12:33

你看不上的土味快餐,正成为90后新造富工厂!

今年暑期档,电影和长剧的表现可能让你感到一丝凉意。传统影视的舞台上,下一位能提振士气的英雄迟迟未现。

但在隔壁,一个你可能曾“鄙视”的角落,却正在上演一场轰轰烈烈的财富逆袭:短剧。

IMG_256

这场财富盛宴的主角,很多都是嗅觉灵敏、敢于all-in的90后创业者。他们不拍长剧、不碰电影,一头扎进这片蛮荒之地,用数据和流水,在短短两三年内,完成了传统行业可能十年都无法企及的财富积累。

90后的野蛮生长

短剧的崛起,不是昙花一现的运气,而是90后对流量和效率的极致理解。

一个冷知识:中国短剧市场规模,去年就已经超过了电影市场。预计今年结束时,甚至可能超过电视剧。

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达505亿元,首次超越电影票房,预计2025年将攀升至686亿元。在流量红利见顶的互联网下半场,短剧这片新兴的千亿级赛道正迎来巨头的集体卡位,单部爆款作品分账收入可达数千万元。

这背后,是无数年轻创业者的冒险和成功。

在传统影视人还在讨论艺术规律和精品化时,这批90后创业者,已经将短剧彻底打造成了一套高效率、高回报的工业流水线。他们的成功,建立在对流量逻辑和制作效率的极致追求上。

把内容做出极致ROI

在短剧这个江湖,如果说九州文化汪家城代表了内容整合和全球化,马厩制片厂张大马代表了精品内容和厂牌化,那么山海星辰则代表了最纯粹、最极致的流量发行效率。

山海星辰的创始人周培金作为一位95后互联网弄潮儿,其核心能力在于将短剧的变现能力发挥到极致。他将爆款建立在科学的投流模型上,目前,该公司月产能提升至近30部,月均流水超过3.5亿元!

IMG_257

2017年,周培金在南宁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以笔名“山海”活跃于男频网文圈,慢慢积累起一批线上作者。2021年,他遇到了合伙人李鸿坚,月入稿费几十万元。网文生意越做越顺,开始系统化运营,公司很快走上正轨年营收做到一两千万。

2023年初,身边越来越多人讨论“短剧”。他恍然大悟:“这不就是把网文的主线和情绪极致放大吗?”于是他做出一个大胆决定:告别网文,All in 短剧。

他们的核心打法,是精准计算每一分钱的投入产出比。通过对剧本的爆点拆解、对片花的精准剪辑以及对用户群体的大数据分析,山海星辰能将短剧的投资回报率(ROI)做到10倍以上。这意味着投入1元钱的发行费用,能迅速收回10元以上的用户充值。

这种高效率、低风险的模式,是山海星辰能够快速设立多家分支机构,实现指数级扩张的秘密。他们不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项目里,而是将平均成本不足100万元的项目批量投放、快速验证,确保整体收益稳健。

在山海星辰的商业世界里,短剧不是艺术品,而是一个高效的流量变现漏斗。

内容制作者与操盘手双重身份

上线第八天创下红果观看量破20亿成绩,上线18天播放量破30亿,连续17天霸榜平台热播总榜TOP1,的《盛夏芬德拉》,让一批非短剧观众也为之上头。

操盘手正是马厩制片厂张大马(穆裕)。他以传统影视标准要求自己,不惜提高成本和制作周期,用人物生活感和细节考究来提升短剧的艺术上限,追求在碎片化时代建立厂牌的内容质量保障。

IMG_258

他是一位资深短剧导演,拥有多年广告导演经验,2023年转型短剧领域,凭借《情靡》《深情诱引》《多大点事儿》等爆款作品成为短剧圈的“氛围感大师”。他以细腻的镜头语言、对情感关系的精准刻画和对生活细节的考究著称,其作品风格兼具文艺范与商业性,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马厩美学”。

张大马不仅专注于创作,还搭建了完整的短剧产业链,通过成立马厩制片厂、赤兔制片厂及出品公司星链无限,探索短剧的工业化生产模式,推动短剧从“流量生意”向“精品内容”转型。

九州文化汪家城则代表“模式调整”。他看到免费趋势不可逆,主动调整策略,要求团队做故事完整性更好的内容,以适应免费用户对好故事的需求,同时将更多的钱投入到内容生产环节,激励创作者。他将短剧视为全球流量的变现工具,率先出海,将中国的流量逻辑和内容翻译、翻拍到欧美、日韩市场,拓宽了行业的盈利边界。

IMG_259

天眼查App显示,嘉兴九州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8月,法定代表人为汪家城,注册资本约123.5万人民币。

去年十月,九州文化与朝日电视台共同制作的日语短剧《大富豪のバツイチ孫娘》(百万富翁的离婚孙女)登顶出海短剧剧目榜单,这部剧改编自国内短剧《离婚后我成为全球首富的外孙女》席卷日本。

IMG_260

当下因为获客成本高昂,分发渠道单一等问题,短剧出海仍处于投入大于收益的阶段,但汪家城依旧对海外市场抱有信心。在他看来,微短剧会变成全球所有内容、所有流量APP的变现工具。

这批90后短剧创业者,虽然背景和侧重点不同,但最终殊途同归:他们都必须扮演好内容制造者和商业操盘手的双重角色。

90后短剧创业者的核心洞察

短剧的爆发,是这批90后创业者对时代痛点的精准切入。

长剧平台们带着千万成本的精良短剧入局,但他们很快发现,短剧的整体盈利逻辑和长剧不同。短剧的成功在于抓住了一个核心情绪:“我已经不想思考,不想消化。我只想休息。”

这批90后,正是以短剧这种“快餐”的形式,用最低的认知门槛和最直接的情绪刺激,完美地填补了当代人在高压生活中被切割的碎片时间。

短剧行业的爆发,是90后创业者对“效率”和“流量”的胜利。

他们不拘泥于传统的艺术鄙视链,敢于将互联网的“快、准、狠”哲学引入内容制作。正是这种对新媒介、新观众和新商业模式的深度理解,让他们抓住了这个时代最大的财富风口。

短剧不是艺术的终结,而是属于最懂流量的年轻人的“财富起点”。在风口面前,一切高傲都将让路,而以山海星辰周培金、九州文化创始人汪家城、马厩制片厂张大马为代表的这批年轻人,正在这条工业流水线上,批量成为新时代的“真霸总”。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