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精细保洁扮靓街巷 智能分类引领风尚

来源/ 作者/ 时间/2025-10-30 09:59:23

人机结合精细保洁

人机结合精细保洁

10月28日清晨,在城关区张掖路步行街,环卫工人正手持清洁工具精细作业;红星紫郡小区内,生活垃圾分类智能箱房感应开门,居民分类投放轻松便捷;南滨河东路沿线,城管执法人员与物业工作人员协同清理卫生死角、规范共享单车停放……一处处井然有序的场景,共同勾勒出这座城市文明跃升的生动图景。今年以来,市城管委聚焦城市精细化管理、生活垃圾分类、“三边一部一口”环境整治等重点任务,推动兰州从“文明城市”向“城市文明”实现深层次跃升,不断营造宜居、文明的城市环境。

精细保洁擦亮城市容颜

在城关区张掖路步行街,环卫工人李师傅正俯身擦拭果皮箱上的浮尘。“路面干净是基础,这些‘城市家具’也要保持洁净,市民才会感到舒心。”他说。每天,他和同事们要对道路指示牌、休息座椅、绿化带围栏等公共设施进行多轮精细化保洁,确保表面无积尘、无污渍、见本色。

城关区环卫中心业务考核科副科长王耀林介绍,围绕精细化、全覆盖目标,环卫中心严格执行一大扫三普扫作业模式:凌晨3时至6时完成全域深度清扫,并在9时至11时、15时至17时、21时至23时三个时段开展常态化清扫,重点针对人流密集区域加强巡回保洁,确保垃圾落地即清、路面常净。

目前,城关区环卫中心每日投入保洁人员3000余名,作业范围涵盖242条主次干道、525条背街小巷、487条城中村小街巷,以及51座过街天桥和31座地下通道。所有区域严格执行“十净十无五规范”标准,通过提高巡回捡拾频次,大幅缩短垃圾滞留时间,实现路面无杂物、无纸屑、无漂浮物。

“如今的步行街,无论早晚都干净整洁,逛起来特别舒坦。”常来此购物的市民张女士感慨道。精细化的保洁服务,不仅改善了街区环境,也传递出城市管理的温度与用心。

智能分类引领环保新风

“以前扔垃圾要手动掀盖,现在走近就自动开门,箱房密闭无异味,小区环境也有明显提升。”在红星紫郡小区的生活垃圾分类智能箱房前,居民吴翻巧手持厨余垃圾袋靠近投放口,感应门迅速开启,投放完毕后自动闭合,全程便捷卫生。

据该小区物业客户经理李婷介绍,智能箱房设置了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和可回收物三类投放口,支持按键与感应两种开门方式,标识清晰易懂。箱房还集成称重、满溢报警、防夹手等功能,既方便居民操作,也让垃圾分类从要我分变成我要分,用细节提升市民文明素养。

“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布设生活垃圾分类智能箱房85座,配置分类收集容器8.5万余个、分类运输车1485辆、回收网点1063个。全市338个城市社区、3506个居民小区已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垃圾分类正逐渐成为市民的日常习惯。”兰州市城管委垃圾分类科工作人员邱子恒说。

综合整治提升环境品质

“过去这里有偷倒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整治后变得干净整洁,视野也开阔了。”站在南滨河东路一处整治完毕的路段,兰州高新区执法分局全域办副中队长崔源财介绍。今年7月起,高新区执法分局联合高新发展物业有限公司,启动“三边一部一口”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聚焦铁路边、公路边、河洪道边、城乡接合部、城市出入口等重点区域,系统治理各类环境问题,让城市颜值与文明内涵同步提升。

整治过程中,执法人员加大巡查频次,严肃查处偷倒垃圾、违规设置广告、乱排污水等行为。环卫工人则全面清理卫生死角、加强路面冲洗。“我们调配了垃圾车、清扫车、清运车等设备,重点清理桥下空间、城乡接合部积存垃圾,并对施工路段、易污染路面进行强化冲洗。”高新发展物业有限公司环卫部副部长马丽表示,7月份以来已组织集中整治10余次,仅在雁滩区域就清理建筑垃圾约4吨,生活垃圾清运量显著提升,周边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为保障整治成效,我们成立了划片包干检查组,发现问题第一时间交办整改,确保整治工作不走过场。”市城管委工作人员李新竹介绍,截至目前,市城管委已累计出动人员2200人次,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1150个。一系列实打实的整治行动,让城市道路更整洁、空间更有序,更以环境品质的提升厚植文明城市底蕴,让文明建设成果真正惠及每一位市民。(记者 陶奕冰 文/图)

来源:兰州日报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