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渭源:以绣花功夫绘就乡村“善治”新图景

来源/ 定西日报 作者/ 时间/2025-10-28 08:50:51

渭源:以绣花功夫绘就乡村“善治”新图景

新定西·定西日报记者 王亚雄 通讯员 蔡慧萍

近年来,渭源县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推行“五治融合”模式,按照“一方案、一平台、一张网、一办法”的总体思路,构建起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智慧平台,有效激活治理“神经末梢”,实现了从传统“治理”向更高水平“善治”的跨越。

“十四五”以来,渭源县科学划分基础网格295个、微网格1759个,配备县、乡、村三级管理员1126名,构建起以党建为引领,融合社会治理、驻区共建、公共服务、智能感知的“五网合一”网格化治理体系。依托“五治融合”智慧平台,群众诉求实现“指尖通办”,累计高效处理各类事件1.3万余件,基层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一只羊引发的‘膜’法”体现了善治思维。去年1月,秦祁乡西坪村村民因“羊踩地膜”产生纠纷,网格员通过“渭民解忧”小程序“一键报急”,乡综治办、农技员组成“流动调解庭”现场调解,58分钟就促成赔偿协议。此类高效灵活的“田埂调解”模式,今年已成功化解类似纠纷20余起。

针对清源镇渭宝嘉园小区单元门坡道安全隐患,居民通过平台“一键诉求”反映后,社区党委及时引导居民与物业共商维修方案,10天内完成整改,保障了出行安全。该“共商共修”机制运行以来,已有效解决老旧设施维修等邻里关切问题38起。在回应民生期盼方面,庆坪镇村民谢老五通过“渭民解忧”小程序提交修建产业路诉求后,网格长10分钟内响应,村委会实地调研并制定计划。2025年,全镇投资152.77万元,修建及拓宽产业路9.5公里,增设会车道9处,惠及农户百余家。

基层治理的温度也体现在对特殊群体的关怀上。田家河乡韦家河村网格员发现精神障碍患者病情复发,立即上报并协助送医治疗,展现了精准帮扶的温情。同时,文明新风建设持续推进,锹峪镇贯子口村村民牟旭东嫁女实行“零彩礼”,喜宴标准控制在每桌500元以内,省下2万元养老钱,事迹荣登村级“红榜”。倡导文明新风每年为村民减轻负担超30万元,全镇各村红白理事会介入婚丧事务20余件,开展移风易俗主题宣传教育活动320余场次。祁家庙镇党群服务中心通过“文化+节日”“文化+志愿服务”等模式,举办中秋“家宴”等活动,让留守老人感受温暖,在传承传统文化中增强群众凝聚力。

“十四五”以来,渭源县矛盾纠纷及时受理率、按期办结率均达100%,一次性化解率超过90%,累计评选“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好公婆”“好儿媳”等3000余户(人次)。

渭源县的实践表明:将现代治理理念与乡土温情相结合,能够催生持久而深厚的文明力量。如今,一幅“老有所依、难有所帮、德有所彰”的和谐乡村图景,正在渭水源头生动展现。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