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除了听花岛,短剧还有哪些头部玩家?

来源/ 狐厂娱乐观察 作者/ 作者:胖部 时间/2025-10-23 10:31:22

《盛夏芬德拉》的引爆,让背后的马厩制片厂进一步出圈。

值得注意的是,如听花岛、马厩等微短剧厂牌正在形成稳定的追剧基本盘。而在这背后,是度过了跑马圈地的早期阶段,正在加速洗牌的微短剧产业生态。

而从市场角度看,短短三四年里,观众从跟着平台热榜找“良草”,到追捧演员和CP,再到如今跟着厂牌看剧,如果与长剧的时间表作对比,不难发现这方市场正在加速成熟。

这种趋势是如何形成的?在这种行业赛马的环境下,又会有哪些厂牌率先“卷”出个黎明,成为微短剧领域未来的“六大”?

一切依然充满想象。

IMG_256

先估算一个数据,目前微短剧领域制作相关的企业有多少。

企查查显示,截至6月中旬,国内微短剧相关现存企业达9.54万家;其中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相关公司达3.77万家,这部分公司多数应该是内容相关。

IMG_257

诚然,这其中并非所有公司都有稳定的生产力;作为参照,ADX短剧版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新剧总数约在3.96万部,有不少公司或许都没能成功推进项目。

面对微短剧依然具有想象力的市场,新入场的玩家依然不在少数,但从整体趋势上来看,早期盲目进场的情况已经大为好转,许多资深玩家已经建立起稳定的生产能力和发行渠道,相较后来者有着明显的先发优势。

可以截取DataEye今年上半年、三季度两份承制方“百强榜”的部分数据,来认识下目前的头部玩家们。

IMG_258

需要说明,这份以热力值排列的百强榜,会受生产数量、热度、上线平台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排行靠前的,有不少平台绑定、产量大的公司,这同样是一种先发优势。

比如前三季度,产量较大的重庆四月联盟上线项目100部、三笙万物100部、西安秋元影视102部、西安丰行74部、西安匣子73部、杭州刚刚好影视47部等等。

这些公司一般都和平台有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且能够获得IP等制作资源的支持。这也是行业平台早期实现内容走量的主要模式。

如重庆四月联盟是百川中文网的长期承制方,而百川中文网的母公司杭州金阅科技早在2023年就获得点众平台战略投资;包括西安匣子和杭州刚刚好影视等,点众都分别持股10%。三笙万物则与美光盛世深度绑定,后者由映宇宙持股40%。

但相较于内容品质不一的前辈们,伴随着微短剧市场不断发展成熟,一些主打精品化的厂牌开始成长起来,它们是目前厂牌破圈的主要玩家。

因为各平台数据口径、第三方采用信息差异等问题,或许很难完整拉出一份行业厂牌的口碑情况。所以不妨借用目前基于行业领跑的红果短剧数据,以其“10亿+”作品的分布情况,先认识几家厂牌。

IMG_259

截至10月中旬,今年红果短剧已经出现了37部“10亿+”级别作品,来自17家制片厂牌。其中,20亿、30亿以上的作品,主要来自听花岛和马厩制片厂这两家厂牌。

其中听花岛一家就贡献了13部“10亿+”作品,占据总数1/3以上,这也很能体现其在行业内的地位。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听花岛都是行业精品化的关键代表,其去年仅产出22部作品,但登上DataEye百强榜的就有9部。

今年公司进一步扩大了生产规模,根据DataEye数据,今年上半年为10部;而三季度就推出了23部作品,且包括《念念有词》《十八岁太奶奶驾到,重整家族荣耀2》这两部30亿+内容。

IMG_260

而《盛夏芬德拉》的承制方马厩制片厂,其实一直是有名的低产量、高口碑,选择避开常见的短剧套路,聚焦故事和人物,去年的《脱缰》《情靡》《深情诱引》《好想你知道》等剧都有不错的表现。

在行业急于大水漫灌的阶段,如此选择不啻是一股清流,获得了许多深度剧迷的追看。

还有《好一个乖乖女》的制作方于今无量,有字节团队背景,同样主打放弃“堆量”、专注精品打磨,爆款率近90%。其签约导演诗帆+编剧彭雨虹的团队,在光影美学、强化情感线等方面表现出彩,让这个已经三度翻拍的IP成功出圈。

IMG_261

除了以精品化策略崭露头角的“头部玩家”,榜单里还有不少深耕特色赛道的垂类玩家。比如溯光厂牌聚焦“女频情感+奇幻冒险”的垂直赛道的新锐制作公司,擅长都市虐恋题材;德玉影视则是靠男频爆款起家,也有不错的基本盘。

还有一些厂牌,进入微短剧赛道存在一定的先发优势。

比如不少微短剧玩家都有网文基因,海鱼星空就是原以网络小说、动画制作为主业,凭借创作优势能较快跟上中老年婚恋、反赌博等热点题材;“万千星辰”则是传统影视巨头华策影视旗下的付费短剧账号,与免费账号“她见四季”形成双厂牌矩阵。

相较于曾经的跑量型玩家,这些靠着精品制作、逐渐形成市场口碑的厂牌们,或许更接近市场如今的需要——凭借稳定的输出,为观众的观看决策带来确定性。

而这种凭借口碑形成的护城河,或许是下一程竞争中真正难以追赶的先发优势。

IMG_262

对于很多微短剧的深度用户来说,看几分钟猜出是哪家厂牌的作品,不算什么难事。

观众夏树告诉狐厂娱乐观察,这些厂牌通常都在视觉系上做得比较好:“当微短剧走出下沉市场,会有越来越多的观众对视听体验有要求,而当时很多内容在这方面都是减分项。这个阶段愿意去打磨作品质感的,很多都会积累稳定的受众。”

“微短剧做好强节奏、强情绪已经是基本配置,如果现在还是只有这些,已经不可能从一年几万部作品里杀出来。”制片人老顶表示。

“现在出圈的作品一定要让观众有更深层次的认同。比如于今无量的内容,优势在于很能抓住女性观众的情绪点;或者是听花岛、马厩、熊和兔这些,在讲好故事的基础上,整体形成视听的差异化。观众终究是想吃‘细糠’的。”

IMG_263

如何保证这种输出内容的稳定性,各家公司都花了不少心思。

比如核心成员出身影视后期的熊和兔厂牌,和马厩一样走的是少量优质的路线,凭借作品后期完成度的优势,其制作的《痴人之爱》《声色犬马》等剧在年轻人中评价很高。

还有《爱在黎明前降落》《玉山初盛》的制片方西安等闲,会在妆造和画面质感等方面做足功夫,作品的都市感和时髦感非常突出。

尤其是听花岛,有着长期稳定的输出和不错的爆款率,可以说是非常值得分析的一家公司。比如其很早就在视觉上提出过“竖屏美学”的概念,还从传统竖轴国画的构图上有所借鉴。

还有内容创新领域,从《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到《家里家外》开辟的生活流赛道,包括宅斗、悬疑、中老年等赛道都有不错的成绩;在此基础上,成熟的造星体系也使其能更好地搭建流水线模式,保证了“工业化”的产出能力。

IMG_264

但在这个过程中,也要看到以公司为生产主体的局限性。

一方面,当平台进一步鼓励头部公司扩大生产,立足精品化的厂牌该如何平衡好产量与质量。如此难题曾出现在长剧领域的正午阳光等公司;而一些微短剧厂牌提升项目数量之后,也确实出现过类似的争议。

另一方面,商业公司的逐利性也会造成行业的若干乱象。今年以来,微短剧行业出现了多起编剧维权事件,近期的《姐姐的三条簪》就出现了编剧署名纠纷。

要实现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尤其是厂牌的生命力,同样需要外部环境的监督和行业平台的引导。红利当前,更考验从业者的定力和初心。

IMG_265

近期颇受行业关注的一个动态是,在播放量破30亿之后,《盛夏芬德拉》开起了庆功宴,# 刘萧旭郭宇欣都哭了 # 还登上了微博热搜。

IMG_266

如此长剧的宣发模式在微短剧领域的出现,带动了“短剧向长”的一些话题。而伴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微短剧正在融合许多长剧领域的轨迹和玩法,也成为观察行业正规化、专业化进程的一个视角。

微短剧厂牌的出现,就是这个过程中的必然。当行业开始以每年数万部的体量向市场输送内容,无论是观看决策的难度提升,还是行业内容竞争的加剧,都会让品牌化成为各方面的共同需求。

老顶分析称:“在目前的环境下,早期那种投资一部作品撞大运的玩法,除非是有很强的专业背景,否则已经基本是不可能的。”

“你需要平台的推荐位,找到头部演员的能力,以及IP等制作资源的支持,才能达到被观众看到的标准。平台对制作方的需求,也不再是输送一部好作品,而是稳定输出保质、保量的精品内容;这种情况下,优质厂牌的价值会进一步提升。”

IMG_267

这同样能够在长剧领域找到对应的战略——平台需要搭建围绕自己的内容生态。

如前文提到的,平台投资IP公司和制片公司,也是长视频领域非常熟悉的情况;其前期会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稳定的内容来源,并实现内容理念在生态内落地。

今年红果短剧在打造生态方面还有新的玩法,此前一个月内发布了两项新规,一是剧本政策端的全面升级;二是“演员合作计划”。有行业人士对狐厂娱乐观察表示,红果短剧的诉求是凭借行业影响力,打造适配平台需求的行业秩序,也就是打造生态。

核心就是助推形成若干个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头部厂牌。比如作品产出慢、品质差异大的个体编剧需要加入工作室,才能实现较高的分账评级;还有平台承诺引入专业的演员运营机构,承接相关服务发展事宜。

由此打造的制片、编剧、演员等领域的生产集群,会成为红果精品化战略的落地点;而围绕红果平台的生产生态,会在这种产业链路完善之后,获得全新的效率。

在这个过程中,行业竞争会进一步加剧,也会加速非头部平台和制片方的离场。

不过,在行业和平台的发展仍保持增速的当下,继续为更多厂牌打开机会之门,还会是各家平台的长期选择。而如果能在如此环境下坚持现有的精品化产出标准,保持厂牌的含金量,未来的收获或许相当可观。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