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丝路话语】数字遗产之困:李玟账号“复活”背后的思考

来源/ 每日甘肃网-丝路话语 作者/ 时间/2025-10-16 20:56:51

刘纯银

据10月13日大象新闻报道,日前,一则“新手机号登入李玟网易云音乐账号”的消息登上热搜。一位网友用新办的手机号注册网易云音乐,输入短信验证码后,页面竟自动跳转,直接登录了已故歌手李玟的官方认证账号。

虽然事后运营商已第一时间联系新号主进行了相应的处理,但暴露了当前数字遗产如何“继承”的问题。

鉴于当前运营商相关规定,当一个号码停机3-6个月后,会被运营商回收销号,经历一段“冷冻期”后便会重新投入市场。

如果原用户忘记或未能及时解绑其在各大平台注册的账号,这个号码的新主人,就能凭借一条简单的短信验证码,一键接管前人的“数字遗产”。这些“数字足迹”记录着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人际关系和内心世界,是我们数字身份的重要组成部分。

李玟账号事件也引发了一个关键问题:谁该为这类数字遗产事故负责?今后类似的“数字遗产”该如何继承?

从表面看,运营商、平台和用户三方都存在责任考量。

运营商认为停用的手机号回收再投放属于资源循环,是正常商业行为。但“冷冻期”设置是否足够长?告知义务是否履行到位?

对平台而言,很难获知用户注册手机号是否已经易手。在用户注册时,平台往往通过冗长的用户协议将责任豁免到极致,却不为用户提供对等的权利,比如便捷的数字资产继承转让通道。

而用户也普遍缺乏数字资产管理意识,未能在手机号变更前及时解绑各类账号。

面对数字遗产保护和继承难题,需要构建“技术+制度”的双重防护网。首先是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确保数字遗产的不可篡改性和永久存续性,使得数字遗产能够真实、完整地传承给后代。

其次在制度层面,可以推进立法完善,制定专门法律,为数字遗产的保护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和保障。当前尤其要明确数字遗产的定义、范围、继承规则以及平台责任等核心内容,建立数字遗产登记、继承程序及平台责任规范。

对个人用户而言,应提高数字资产管理意识。可定期整理重要数字资产,明确标注哪些需要保留、哪些可以删除,甚至考虑设立数字遗产继承人。

目前,有用户分享“一证通查”解绑旧账号的方法,提醒避免类似风险。法律与技术的赛跑仍在继续。欧盟《数字化单一市场版权指令》通过明确区分“可继承财产”与“不可侵犯人格权”,为数字遗产的精细化治理提供了启示。而在中国,从上海“随申办”到浙江“浙里办”,多地已开始探索“个人身后一件事”服务。期待在多方协同下,不久的将来能在数字永生与彻底消失之间,找到一个属于这个时代的答案。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