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丝路话语】户外运动野蛮生长后的阵痛已开始

来源/ 每日甘肃网-丝路话语 作者/ 时间/2025-10-16 20:56:45

张忠德

双节假期前后,一系列山地户外事故引发关注。青海200余人徒步被困;近千人因暴雪被困珠峰东坡;三名中国公民在澳大利亚登山徒步时身亡;一游客在四川党岭徒步时失温休克……近年来,走向户外渐成时尚。但大美自然里不仅有“诗和远方”,亦潜藏风险。(10月15日《南国早报》)

珠峰东坡的暴雪困住近千名徒步者,青海老虎沟200余人受困,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真实生命在自然面前的脆弱。户外运动爆发式增长带来的阵痛,本质上是安全意识普及滞后与参与者素养断层的结果。当走向山野成为都市生活时尚,那些绝美风景背后的风险,往往被“诗和远方”的浪漫想象所遮蔽。

山野从来不是温顺的游乐场。低海拔登山和徒步因技术门槛低吸引大量新手,反而成为事故高发区。许多人带着城市生活的惯性走进自然,误以为山地徒步不过是公园散步的延伸。中国登山协会报告显示,低海拔徒步事故占比超过八成,这个数据彻底戳破了“简单易行”的假象。正如救援人员所说,很多人不知道夏天也会失温,这种认知盲区比恶劣天气更致命。

行业野蛮生长让风险进一步加剧。网络平台上,无资质“驴友”摇身变成领队,将三四千米高海拔路线美化为“新手友好型”。野山穿越成为标榜个性的方式,不少人绕开保护区卡点擅自闯入。监管难以覆盖每片山野,工商注册与资质认证的脱节,让众多俱乐部游走在规则边缘。

破解困局需要多方合力。行业协会应与监管部门协作,将专业资质认定纳入经营许可条件。网络平台作为信息传播主渠道,必须承担起审核责任,严格把关户外活动信息发布。可以借鉴成熟经验,建立透明评价体系,为线路难度分级,给俱乐部评级,让户外爱好者能够快速识别风险。江西武功山的做法值得参考,通过将徒步线路景区化,设置补给点与警示标识,在保留野趣的同时筑牢安全防线。

最坚固的防线始终在个人心中。山野的开放性决定了外部监管不可能面面俱到。每个户外爱好者都应该明白,从报名那一刻起,就签下了一份“生命契约”。选择合格领队,准备恰当装备,制定周详计划,这些看似琐碎的准备工作,实则是对生命的负责。甘孜女孩的悲剧中,临时组队的伙伴缺乏应急经验,本人也对高原反应风险一无所知。这提醒我们,体能再好也要提前了解天气路线,装备再全也要保持对自然的敬畏。

值得深思的是,我们需要彻底革新对户外运动的认知。将登山徒步简化为“打卡”式的消费行为,既是对自然的轻慢,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真正的户外运动是一场与自然的对话,需要知识储备、技能磨炼和心态调整。它不该是社交媒体的炫耀资本,而是内在成长的修炼场。站在山脚下,我们该问的不是“这山有多美”,而是“我准备好了吗”。

当然,风险的存在不该阻挡探索自然的脚步,而应促使我们以更成熟的方式走进山野。当越来越多的参与者从盲目跟风转向理性参与,当行业标准从模糊走向清晰,当安全教育从边缘走向核心,户外运动才能实现质的飞跃。

山野沉默不语,却诉说着最深刻的道理:人类的勇气不在于征服自然,而在于认清边界后依然保持探索的热情。带上知识再出发,备足经验再启程,让每次山野之行都成为生命与自然的庄重相约。在那片广阔天地间,我们终将明白,对风险的清醒认知,才是对自由最坚实的守护。毕竟,最美的风景,永远属于那些准备充分的人。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