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玉门:林长制+林改双赋能 戈壁滩筑牢“绿色长城”

来源/ 每日甘肃网 作者/ 通讯员 周冲 时间/2025-10-16 08:39:00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周冲

秋日,河西走廊西端的玉门市,50余万亩公益林如绿色飘带缠绕戈壁。如今,当地以林长制织密责任网,以林业改革激活内生动力,让护林人从“腿勤巡护”转向“精准履职”,昔日风沙之地正崛起守护丝绸之路的生态屏障。

“过去巡林靠本子记,现在拍张照10分钟就能反馈隐患!”在青山公益林区,护林员朱丽娟手持终端演示“智慧护林”操作。这一变化源于玉门市林长制的全面落地——当地构建市、乡、村三级林长责任体系,将公益林划分为12个网格,明确市级林长统筹、乡镇林长督战、村级林长驻点的“三级联动”机制,同步搭建数字化平台,实现巡护路线、监测重点、应急流程“一网通管”。今年以来,各级林长累计巡林40余次,解决围栏修复、防火通道建设等问题6项,真正做到“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

为破解管护力量薄弱、专业水平不足难题,玉门市将林业改革重点聚焦“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定向招聘,当地配齐72名护林员,实现“每6000亩1名护林员”的标准配置;联合酒泉市林科所等专业机构开展“护林员技能提升工程”,培训病虫害防治、防火器材使用等实用技能,让“土专家”变身“技术能手”。“现在不仅能辨虫害,还能教农户种沙生作物!”护林员张思敏的话,道出了护林人从“守林”到“生态管家”的角色升级。

如今,玉门的生态保护正从“被动管护”走向“主动共建”。当地建立“林长+警长”联动机制,全年联合执法12次;推广“林长+网格员+护林员”共管模式,鼓励村民参与林下经济;试点柽柳平茬复壮、胡杨种群优化等科研项目,为干旱区生态修复提供“玉门方案”。数据显示,公益林区植被长势持续向好,风沙天气明显减少,这道阻挡腾格里沙漠的“绿色长城”正越筑越牢。

“守护树木,就是守护玉门的生态根脉。”第三代护林人俞春元的话,道出了所有护林人的心声。在林长制与林改的双轮驱动下,玉门正以坚守与创新,书写着戈壁滩上的绿色新篇。

欢迎全省各地的通讯员踊跃投稿:mrgstx@163.com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