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带货“永昌味” 美食直播火出圈
记者 杨蓉 董振虎
国庆中秋节,当手工月饼的香甜与永昌羊肉的美味在直播间里交织,当一句句地道的永昌方言穿过屏幕,一场来自永昌县的美食直播火出圈,不仅卖爆了当地农特产品,更唤醒了无数永昌游子的思乡之情。
“听到永昌话,就像回到了自家炕头”
“咱们永昌的羊,吃的是祁连山的草,喝的是矿泉水,这味道,快来尝一尝!”在甘肃丝路珍宝电商孵化基地的直播间里,主播董忠花一句亲切的乡音,瞬间点燃了评论区的热情。
镜头前,她一边展示着用永昌羊肉制作的烤羊排、烤羊腿,一边用浓重的永昌乡音热情讲解。熟悉的口音,成了直播间里最强大的“吸铁石”,场观人数最多时达2.7万。
甘肃丝路珍宝电商孵化基地负责人陈治朋介绍,当他在直播中用家乡话讲述永昌故事时,他发现观看量和停留时间都翻倍增长。于是,他鼓励主播在推广永昌月饼和永昌羊肉时,多讲永昌话,多用方言互动。这一举措,意外地触动了天南地北永昌人的心。
直播间化身为一个跨越地理阻隔的“线上家园”,评论区里,满是关于家乡味道的回忆与共鸣,让远在各地的永昌人寻找到乡音,找到家的味道。许多观众留言感慨:“好久没听到这么纯正的永昌话了,一听就感觉回到了自家炕头,特别亲切!”
这个“双节”,无数在外打拼的永昌人,在熟悉的乡音和味道中找到了归属感。
创意组合+产品革新打造“双节”不二之选
紧扣节日主题,陈治朋的直播团队巧妙地将永昌的地理标志农产品永昌羊肉,与当地特色手工月饼组合成“双节组合”。“我们永昌本来就有农历八月十五自己做月饼的习惯,这个组合,就是让远在他乡的永昌游子也能尝到家乡的味道。”陈治朋如是说。
2015年,永昌羊肉获得了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2021年先后入选了“甘味金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目录、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然而,要将优质的本地生鲜农产品变成触手可及的美食,还需解决深加工的难题。
陈治朋的团队合伙人陈顺煜敏锐地捕捉到消费者对深加工的需求,依托“永昌肉羊”地理标志农产品优势,创新研发了“即食果木炭烤羊腿、烤羊排”等产品。这些产品精选永昌羊肉,在传统烤制工艺上革新,更好地激发永昌羊肉的香味。“我们还特意搭配了‘吃羊伴侣’,包含巴旦木、核桃、花生、杏仁等干果在内的特调蘸料包和餐具等。消费者购买后只需简单加热,就能还原地道的永昌风味。”陈顺煜说。
产品上线后,因便捷与美味,获得了消费者的大量好评与回购,目前销量在不断上涨。
“甘味”品牌赋能乡村振兴插上“云翅膀”
此次“永昌味”的火爆出圈,并非偶然,背后是陈治朋和他的团队深耕“方言+文旅”模式的成果,更是我市“甘味”品牌营销战略的深入实施。
从骊靬古城的传说,到御山圣容寺的历史,陈治朋用“永普”(永昌普通话)将厚重的文化化作幽默段子。《说永昌》系列短视频创下1523万次播放量,当季文旅搜索量飙升300%。
如今,当选永昌县首届官方直播代言人的陈治朋,已将个人IP转化为公共资源。他牵头成立的河西走廊新媒体联盟,推动永昌烤羊腿与兰州百合、敦煌李广杏组成“丝路好物CP”,跨域销售如火如荼。
近年来,我市通过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构建起完善的农产品品牌体系。目前,全市已累计培育“甘味金品永昌味”农产品34个、“甘味”农产品19个,为本土优质农产品走向全国奠定了坚实基础。永昌县聚焦“电商+农业”“电商+文旅”多元融合方向,已累计研发特色产品330余种,目前,各类产品已成功入驻国内外主流电商平台,通过持续延伸产业链条、推动跨产业深度融合,电商经济已成为永昌县激活乡村发展动能、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像这样的方言美食直播,正是“甘味出陇”的生动实践。它让品牌故事更接地气,让农产品销售更有温度,真正为乡村振兴插上了“云翅膀”。